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越是有出息的孩子,在这些方面越不“合群”,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朋友小玲最近特别焦虑,因为6岁儿子总是一个人玩,她担心儿子不合群。

被问及原因才知道:前段时间,她儿子在学校玩耍时,和同学闹了一点矛盾。

那天,大家提议相互交换奥特曼卡片玩,他不愿意。

当时,有一个小朋友就说:“你一点都不合群,如果你不同意,我们就不和你玩了。”

他当时听完很不屑地说:“自己玩就自己玩。”

于是,这么久他都是一个人玩。

这时候,小玲就担心:总是一个人玩,时间久了,会不会越来越不合群?

对于“合群”这个概念,很多父母认为:能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不被孤立就是合群。

而当自己的孩子独处时,总会以为他不合群,就开始担心孩子会变得孤僻、内向、冷漠。

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孩子“不合群”。

有些孩子,看似在别人面前“较真、挑刺”,实际上在表达自我。

尤其是这几个方面“不合群”,那他未来会越来越优秀。

集体活动时:“喜欢独处”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人多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做自己的事情。

大多数的父母就会给孩子贴上“胆小、内向、孤僻”的标签,甚至强迫孩子去社交。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喜欢安静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专注、善于观察、有耐心、有追求的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成长课程叫:SOLO。

就是将一个人放在一个“独处”的情境中,没有人跟他说话、交流,让他独自待着。

结果发现,一个人经过“SOLO”的课程后,他的思维更清晰、更敏捷了,而且也更喜欢思考了。

喜欢独处的人,更多的是喜欢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需要安静的独处时光,因而表现出喜欢陈思、内省和自我欣赏。

纪录片《零零后》一个叫一一的小女孩,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独处。

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在沙坑里玩,她就自己拿着小铲子铲来铲去。

中午小朋友一起吃饭时,别人都是成群结队的,只有她一个人不紧不慢地享受自己的午餐时光。

那时候大家都很担心她不合群。

但是十年后,一一却是越来越优秀了,因为与同龄人相比,她更专注,她能自己一个人做喜欢的事情很久,而不感到孤独。

她说:交朋友是收集来自世界的信息,而独处是整理来自世界的信息。

如果一个孩子能在“嘈杂”的环境中,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未来的他被赋予的能力是:投入、专注、爱思考、更独立。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从小就是一个安静的人,他善于观察,始终对炸药研究保持长期的专注。

最终,诺贝尔凭借自己性格赋予的优势,在自己的领域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影响。

独处,有时候能让孩子暗聚力量,努力成为光源,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绽放,然后照亮别人。

被安排时,敢于表达“不愿服从”

电影《校合唱团的秘密》中,女孩丽萨发现学校合唱团老师要求孩子们“假唱”。

后来,丽萨也发现几乎有一大半的人都在假唱,并且大家都乐在其中。

丽萨非常愤怒,当众挑明了老师这种行为。

然而,老师为了得到荣誉,在“假唱”这件事上非常固执。

于是丽萨召集合唱团的所有成员,密谋在比赛当天,“只对口型不发声”。

演出当天,他们的演唱没有一人发声,惹得老师狼狈离场。

正当观众席议论纷纷时,丽萨带领所有孩子唱出了最美的音符。

最终他们战胜了那位老师,用诚实、正直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也许,在一个普通孩子的眼里,被安排时第一反应应该是“乖乖服从”。

但是,一个只会“从众”的孩子,永远学不会独立思考。

拿破仑曾说过:“独立的思考可以拯救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孩子,只有拥有“不完全服从”的意识,他才不会轻易被权威压制,敢于突破和创新,能用自己的思维去赢得别人的青睐。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最讨厌的一种孩子是“不听话、抬杠、质疑权威”。

但恰恰是这种被大家“讨厌”的孩子,未来更有出息。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一书中提出:

每一个孩子都要有能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权威,善于提问的能力。

这种能力很有可能让孩子未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交朋友时,不会刻意讨好某一个人

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一个女孩和同学玩“真心话大冒险”游戏输了。

被怂恿跳河,同学还这样对她说:出了事,我帮你报警!

而这个女孩为了不被孤立,竟真的傻乎乎地跳了河,最后不幸溺亡。

虽然这件事很极端,却也在揭露着很多孩子在朋友里面扮演的“讨好”角色,目的可能是因为害怕被排斥和恐惧。

然而,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吸引。

一个孩子如果只是单向的付出和讨好,那他的性格会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没有主见,人也会越来越自卑。

学校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尤其是有些孩子为了融入某一个小团体,会习惯性地“讨好”。

但是真正优秀的孩子,都会为自己保留一套交友原则,用真诚打动而不会刻意“献媚”,把“喜欢就喜欢、不喜欢也不勉强”作为自己的交友准则。

曾看过一个节目《小孩的神秘生活》,其中有个内向、慢热的男孩许家润,让人印象深刻。

因为他爱哭,经常被小朋友冷落。

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想着要去讨好别人,而是一直坚持做自己。

后来,在一次活动中,他勇敢地从装有活章鱼的箱子中取出了大家的名牌,立马成了孩子眼中的“英雄” 。

许家润依然爱哭,但却让别人看到了他身上的亮点,因此也赢得了真正的朋友。

当孩子遭遇拒绝时,鼓励孩子多去表达自己,散发自己的“能量磁场”,才能吸引真正欣赏他的人。

一旦孩子不会为了某一种关系而“献媚”时,他的价值总会吸引同频道的人,这样他能获得更真诚的友谊。

优秀的父母

都允许孩子“不合群”

美国华盛顿大学儿童心理学家曾经对3-6岁的幼儿园的孩子进行20年跟踪调查。

最后发现,那些小时候看起来“不合群”的孩子,成年后只有3%成为与社会脱轨的废人。

每一个孩子,他的“另类”行为都是他追寻自我的一种方式,父母都不该擅自去改变他。

而是在孩子对的“不合群”上面,允许他做自我。

1. 允许孩子独处

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将人格分为内倾型(内向)与外倾型(外向)两大类。

他指出:

性格外向的人:他们获取能量来自于“跟人交往”。

他们对社交的需求较高,比较喜欢参与集体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

内向性格的人: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的思考和深度探索,频繁的社交活动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心理损耗。

当我们发现孩子是一个善于独处的孩子时,说明他是一个热爱思考、自我专注的孩子。

就像《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一书写的那样:

善于独处的孩子有出色的专注能力,喜欢向问题的深处探索。

相声演员郭德纲在舞台上能言善辩、气场十足,凭借一张巧口,游刃有余。

但其实私底下,郭德纲是个十分安静、不爱折腾的人。

他喜欢写字、画画,修身养性,远离喧闹,舞台上下,判若两人。

当你的孩子也是这样安静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刻意地去改变他,因为他们更加富有同理心,善于倾听和观察,喜欢深度思考,值得信赖。

2. 不要求孩子“盲从”

其实,在孩子之间很容易存在这种现象。

发展心理学家保罗·哈里斯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向那些3、4岁的孩子展示了三条线,要求他们挑出其中最长的那一条。

起初,在没有人干扰的情况下,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然而,当有三个成年人都选择了错误答案时,1/4的孩子便改变了主意,跟随了成年人的错误选择。

孩子之所以有这种改变,都是因为“从众心理”。

当孩子在没有独立性的时候,很容易就被从众,也因此无法保持独立的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你自己,你也可以对人和事提出意见,不必事事都听别人的。”

父母要引导孩子,不要“盲从”,应该要敢于做自己的事,而不要跟随着别人去选择。

曾看到一个博主说,儿子因为不会玩手机游戏被同学嘲笑,不愿意和他做朋友,于是儿子也想要个手机。

但她拒绝了儿子的要求,转头带着儿子参加了他喜欢的机器人培训班,认识了更多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朋友。

允许孩子发表意见,不要为了某一个人的评价而去改变自己,要有个人的鲜活“角色”。

3. 鼓励孩子在集体中表达“不同观点”

一个优秀的孩子,最该拥有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它不仅仅是说出一句话,也是一种“为自己争权”的一种勇气和力量。

如果一个孩子敢于当众提出质疑与意见,不仅证明他有主见,他也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孩子。

2019年,福州一名8岁小男孩在学习课文《羿射九日》时,提出一个质疑。

因为文中写了一句:“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

而他提出疑问:前面刚说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既然水都已经被蒸干了,又怎么“蹚过”呢?

这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上来,于是他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求助。

没想到,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样回应男孩:

“蹚”字的确不恰当,会对教材适当修改。

他们还对小男孩敢于质疑和思考的精神,表示了肯定和认可。

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去思考问题、勇敢表达心中的疑惑,也许有时候会让大家觉得他“不合群”,但是这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质疑的孩子,未来很有可能就是“领导”的角色。

在《乌合之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其实,孩子没必要随波逐流。

有时候该有的鲜明之色更能帮助孩子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当我们发现孩子经常安静地专注地重复一项活动,恭喜你,将会收获一个有耐心的孩子。

能勇敢在群众里“站出来”的孩子,未来更能成大器;

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不被周围人“同流合污”,他将永远活得有价值。

人本来就是有差异的。

优秀的孩子,总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去专注探索,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合群”。

他们会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发光发热。

赞(1)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越是有出息的孩子,在这些方面越不“合群”,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