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当我读懂“饥饿效应”,终于改掉了儿子躺平、懒散、厌学的坏毛病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孩子今年读初二。

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让整个家庭鸡犬不宁。

学习上消极懈怠、逃避厌学,种种表现都让我身心俱疲。

我和丈夫属于高龄得子,

三十八岁才有了这个宝贝。

所以我们对他格外疼爱,呵护备至。

生活方面,衣食住行我都尽力给他最好的,

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他。

儿子从小到大,生活琐事都是我一手包办。

作息时间、学习安排、饮食起居,我为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除了学习,他什么都不用操心。

因为我早年创业维艰,

所以不想让儿子吃苦,凡事都替他做了,

只希望他轻松快乐地成长。

儿子小时候确实也没让我们失望。

他聪明伶俐,除了性子急躁,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和丈夫都引以为傲。

然而,升入初中后,一切都变了。

首先是学习成绩下滑。

初一,他还能保持中等偏上,初二就逐渐落到中游甚至下游。

学习态度也变得散漫,对什么都提不起劲。

老师经常反映他上课不专心,作业应付了事,

背诵的内容也马马虎虎,不认真对待。

在家,他的脾气也越来越大,动不动就发火。

尤其是我一提起学习作业,他就一脸不耐烦,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最让我担忧的是,他越来越沉迷手机!

有一次,我们约定好写完作业可以玩半小时手机,

他当时虽然在我们的要求下放下了手机,

但半夜我发现他房间的灯还亮着,偷偷玩手机!

我气急之下,踹开门抢走了手机。

结果他不仅不认错,还冲过来抢回手机,对我大吼大叫:

“烦死了!还给我!”

看着他双眼充血、怒气冲冲的样子,我既震惊又害怕:

这还是我以前那个乖巧懂事的儿子吗?

02

那阵子,我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愁得寝食难安。

为了弄清楚儿子变化的原因,我开始认真学习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

儿子变成这样,可能源于我过去过度的溺爱和保护。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饿鼠效应”实验

实验将断奶幼鼠分成两组,一组食物充足,另一组则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结果显示:

食物充足组的老鼠行动迟缓,寿命不足1000天;

而饥饿组的老鼠皮毛光滑,寿命超过了2000天。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教育:过度满足反而会更快地毁掉一个孩子。

回顾过去十几年,我对儿子的教育,就像“喂太饱”的老鼠。

物质上,我总是过度满足他,信奉“再苦不能苦孩子”。

只要儿子提出要求,我都会尽力满足。

记得儿子生日时看中了一双2000元的鞋,

虽然价格昂贵,我还是咬牙买了下来。

然而,他只穿了几次就嫌不舒服,束之高阁。

儿子完全没有体会到我的辛苦,现在每次看到那双鞋,我都感到一阵心痛。

生活上,儿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除了学习,他几乎没经历过什么挫折。

我给他报的兴趣班,他都没坚持下来,

不是嫌苦就是喊累,至今没有一项特长。

与小朋友发生矛盾时,我也总是心疼他,

第一时间出面帮他解决问题,

从不让他自己面对和处理。

正是这份“过度的爱”,把儿子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无法经受风雨。

从小被父母“喂太饱”的孩子,往往不懂珍惜、缺乏独立性、抗挫折能力差。

尤其是进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加大,周围优秀同学很多。

儿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常常感觉不如别人,

加上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困扰,他开始焦虑,逐渐失去自信。

在这种情绪的长期影响下,他选择逃避学习,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以此来麻痹自己。

可以说,儿子的消极状态,是我一手造成的。

事已至此,后悔无益,只能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走出困境。

好的教育不是一味满足和庇护,适度的“饥饿”才能培养更强大的孩子。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要为他创造一个略显“饥饿”的环境,让他主动去努力、去争取、去进步。

具体做法分为以下三步:

03

主动“示弱”,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并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他重拾自信和成就感。

过去,我像个“超人妈妈”,

对儿子照顾得面面俱到,仿佛精力无限。

渐渐地,儿子习惯了这种全方位的呵护,把它当成理所当然,

甚至对我有各种不满。

其实,是我无意中做了太多他应该自己做的事情,

剥夺了他的成长机会。

现在我明白,要让儿子真正独立,

关键在于让他经历成长过程中必然的挑战,学会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

而我,只需要在他进步时给予认可和赞扬,帮助他重拾自信。

周末,我和儿子一起去超市购物,满载而归。

以前,我总是独自扛着所有重物,怕累到儿子。

现在,我换了一种方式:

“东西太重了,妈妈一个人提不动,儿子,能帮忙吗?”

“谢谢你,知道心疼妈妈了!”

放学后,儿子在房间玩手机,我敲门进去:

“儿子,妈妈遇到难题了,煤气灶坏了,我着急做饭,怎么办?你能帮忙看看吗?”

儿子放下手机,跟我来到厨房。

一番检查后,他发现是电池没电了,换上新电池后,煤气灶恢复正常。

我充满崇拜地看着他:

“儿子,你真厉害,自己解决了问题,帮了妈妈大忙!”

通过适度地“示弱”,我惊喜地发现,

儿子变得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担当。

不知不觉中,他甚至不需要我提醒,就会主动去做该做的事。

慢慢地,儿子玩手机的时间减少了,

因为他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价值感,不再需要在虚拟世界中寻求慰藉。

拥有了自信,儿子也变得更加自律和独立。

04

减少对孩子的“庇护”,让他承担责任和后果。

以前,每天早上上学,我总是跟在儿子后面,不断催促他起床、洗漱。

如果他迟到,我还会帮他找借口应付老师。

久而久之,儿子觉得上学成了我的责任,

只要我不催,他就不动,反正我会帮他解决。

现在,我决定放手,把属于他的责任还给他。

那天早上,我做好早饭,看到儿子还在赖床,就轻轻提醒他:

“还有20分钟上课。”

说完,我去忙其他事,不再催促。

过了一会儿,儿子醒来,发现快迟到了,

匆忙出门,连早饭都没吃。

后来,儿子说老师批评了他,他向老师保证下次一定早起。

看到这些积极变化后,学习方面我也不再过多干预。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时刻担心他的作业和错题。

这种过度关心反而会增加他的抵触情绪。

于是,我和儿子约定:由他自己负责管理作业。

如果他能提前完成作业,剩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这既给予了他信任和自主权,也激发了他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感。

现在,儿子已经明白:

妈妈不会再为他懒散的行为负责,他需要自己承担后果。

正因如此,不用我催促,他也能自觉努力,不断进步。

05

适度保持“微饿”状态,让孩子的成长经历一些挑战。

以前,我和丈夫尽力为儿子创造舒适无忧的环境,

希望他避免我们曾经的辛苦。

然而,我发现儿子越来越贪婪,

对金钱没有概念,一味追求享受,不懂感恩和珍惜。

其实,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一些“苦”,“适度饥饿”,反而更有益。

因此,我不再对他有求必应,

而是鼓励他通过努力获取想要的东西。

当儿子想要某样东西时,

我会告诉他,并非所有愿望都能立即实现

要区分“需要”和“想要”,学会取舍,

并引导他通过做家务、坚持完成任务等方式来换取。

我告诉他,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想要的东西,

就像父母也要努力工作才能赚钱一样。

我和儿子制定了“积分约定”:

每天晚上阅读半小时积一分;做家务积一分;

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积三分;遵守手机使用规则积三分……

通过积分制度,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实现目标。

起初,我只是想尝试激励他,并没有抱太大期望。

没想到,儿子很认真,积极完成积分任务,并坚持了下来。

更让我惊喜的是,阅读逐渐成了他的习惯。

有时我忘了,他还会提醒我:

“妈妈,今天还没读书呢!”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儿子对阅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不再是为了平板电脑而读,而是自己喜欢上了阅读。

每次读书都兴致勃勃,看得出他是真的乐在其中。

我告诉儿子:

即使事情再难,只要坚持到底,就会有收获。

儿子也亲身体验到了坚持的好处,

相信以后遇到困难,也能凭借这份韧劲克服。

好的教育不是一味满足和庇护,给予一切并不能培养出感恩、优秀、懂事的孩子。

相反,适度的“微饿感”才能激励孩子主动努力,不断进步。

赞(1)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当我读懂“饥饿效应”,终于改掉了儿子躺平、懒散、厌学的坏毛病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