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近刚参加一场校外比赛。当场出分数,但是最终名次,要等全部场次完事。
讲真,出分数的刹那,感觉一丝欣慰。因为准备时间不多,分数也在合理区间。
等一个人闲下来,就想着去网上刷一刷,别家娃的情况。
这一看不要紧,发现其他孩子,都武装到牙齿。抛去表现内容不谈,各种服装道具现场配乐,无一不精,五一不细。
越刷越难受,越看越自责。如果多关注一点,孩子的分数,是不是会更高?
折腾了一个晚上,却发现自己陷入一个误区。
孩子已经比完了,再后悔也来不及。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喂养自己的焦虑。
养育孩子,需要略带屏蔽力。
不是说,向优秀家长,牛娃学习不好。
而是向别人投入太过关注,只会激发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看不见自家身上的长处。
看见他人的优秀,我们罔顾孩子实际,层层加码,不遗余力。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如果孩子不顺从,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惩罚他们。
到底为什么,我们如此执意孩子的表现?
是怕他们学习不好,以后找不到好工作?还是怕别人说闲话,觉得没面子?
再或者,我们是否想通过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你肯定会说
我是父母啊,肯定对孩子有责任,希望他们成才。
没有养成好习惯,学习就会不好;找不到工作,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细想起来,这些焦虑根源在你,还是在孩子?
孩子有坏习惯也好,不爱学习也罢,我们只能引导孩子,往正路上走。
但不是照抄照搬,孩子表现不如意,就一顿胖揍。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非灌输。
所以,刻意模仿没有用。还不如父母做好自己,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跟随。
盲目把自己孩子
和他人作比较,其实是一种残忍。
就像总拿自己短板,衡量别人长板。除了灰心丧心,能有什么激发和鼓励?
不断挑剔孩子缺点,嘴上还叨叨个不停。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不满,怨怼。
进入青春期,更是冷漠以对,置之不理。
何苦呢?
有耐心陪孩子长大,也不是放纵不理。
而是你在松弛的状态里,在孩子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时,宽容对待他们。
孩子反而有心力,有内驱力去学习,探索,体验。
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