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模样,是家庭的折射。
想要孩子优秀,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为孩子的成长夯实根基。孩子的成长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常说,一个优秀的孩子,其背后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家庭。
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关键的导师。
记得几年前我返乡时,村里的小勇让我大吃一惊。我妈告诉我:“那就是小勇,小时候你俩还常在一起读书写字呢。”我几乎认不出他,一头黄发,举止傲慢,与记忆中的他判若两人。那时的小勇,聪明伶俐,好学不倦,我曾坚信他会有大作为。
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他连普通高中都未能考上,整日沉迷于网吧。与此同时,他的家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虽然清贫但充满爱的家,如今却充斥着冷漠与疏离。父母虽然未曾离婚,但已形同陌路,长年分居。父亲对小勇漠不关心,甚至将生活费都当做赌博的筹码。母亲为了生计,在县城的工厂里辛勤劳作,月收入微薄,难以兼顾孩子的学习与成长。
这样的家庭环境,即便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也难以脱颖而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观察老家的那些家庭,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凡是培养出优秀孩子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母亲重视孩子的学习,并且始终保持这种态度。她们不会因一时兴起而强迫孩子学习,也不会因困难而放弃。这些母亲往往性格温和,家庭和睦,鲜有争吵和暴力。
我至今仍记得两家人的房屋,虽然都是古朴的木房,但内部整洁有序,窗明几净。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书桌,摆放在明亮的窗前,一尘不染。这样的家庭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即便是调皮的孩子,也不敢轻易打破这份宁静。
因此,我们可以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重视教育的家庭,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有些父母会自豪地说:“看,我每天都亲自带孩子。”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尽到了陪伴的责任。然而,当这些孩子被带到麻将馆时,陪伴的实质就变了。
每次去市场买菜,我们不难发现,附近的麻将馆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放假无事可做,他们只能和父母一同在麻将桌前度过。但对于正在形成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环境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呢?我们真的不敢想象。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有意义的陪伴,而非仅仅是时间的堆砌。将他们带入麻将馆,这种陪伴反而起到了负面教育的效果。
真正的陪伴应该是怎样的呢?比如,与孩子一同前往图书馆,挑选一本各自喜欢的书籍,坐在一起静静地阅读,感受文字带来的乐趣和启发。这样的时光,对于孩子来说,与妈妈共同阅读的记忆无疑是非常宝贵的。
或者,与孩子一起仰望天空,观察变幻的云彩和突如其来的闪电,探索自然的奥秘;又或者一起观察小昆虫的世界,购买显微镜,让孩子能近距离观察到更细微的生命;甚至可以买一个天文望远镜,让孩子能够眺望更遥远的星空,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
这样的陪伴,不仅能够增进亲子关系,更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只有在真正的陪伴中,孩子的那些天赋、情绪、脾气才能真正被父母所理解。
而在这些玩乐中,亲子关系才会真正的联通起来,亲密起来。
不要以为养孩子就是喂养,也不要以为孩子会自己自动成才。
好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会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家里洋溢着民主的氛围。
许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往往会遭遇孩子的一句反问:“你自己都那样,还管我啊!”这时,父母往往无言以对。
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正处在一个渴望独立和追求平等的阶段,父母更需要展现出更多的接纳和理解。
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而非专制的掌权者。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你愿意倾听他、接纳他,并且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他,而不是通过辱骂和责罚来施加压力,他才会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分享他内心的想法,包括他闯的祸和犯的错误。
一旦孩子选择沉默,往往是因为父母的权威和威严堵塞了亲子之间的沟通桥梁。
孩子最渴望的是父母的平和态度,无论父母多忙多累,都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因为当你内心烦躁、焦虑不安时,你很难给孩子一个和颜悦色的面孔。
你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会大声斥责,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孩子感到无辜和委屈。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长时间撰写的稿件因停电而丢失,心情十分沮丧。
这时,我的孩子兴冲冲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他刚完成的拼插积木,兴奋地对我说:“爸爸,你看我这个,你快看。”
但当时我因为心情不佳,便不耐烦地说:“我没时间!”
孩子坚持说:“看一下,看看吧!”
我却因为心烦意乱而大声斥责:“说了不看,你没长耳朵啊!”
孩子站在一旁,拿着他的拼插积木,鼻子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其实,这真的是孩子的错吗?不,这完全是因为我自己的修养和情绪管理不足。
真正优秀的父母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一直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我最为孩子们难过的就是他们碰到一个整日唠叨,情绪比过山车还波动的妈妈。
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会用情绪对抗情绪,用暴力回报暴力。
一个家庭,将重心放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我敬佩一种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是明智而舍得投入的。
哪怕很清贫的家庭,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精神上的鼓励是巨大的。
如果父母将所有的心思和投入放在生意上,那么生意肯定会火,但很多时候在孩子的教育上就会因为用心不够而问题层出不穷。
而如果父母不务正业,比如打牌赌博,无所事事,那这样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好的孩子的。
就算父母其中一个人有心,但是也无力支撑。
因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持久战,需要父母双方的高度配合和默契。
我见过很多的父母,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用心而大度的。
因为我做图书的推广比较多,就谈谈这个吧:
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明智的父母知道阅读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自己给予孩子教育支持的一个重要方面。
没有父母的积极引导,一个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以父母在阅读的重视程度及付出,往往决定孩子阅读的成败。
就拿给孩子买书来说,其实很能反映一个父母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
因为优质的图书本身不是很便宜,但很多爸妈宁愿缩减自己的开支,也要给孩子充足的阅读养料。
并且在百忙的工作之余,还坚持了亲子共读,帮助孩子打开阅读的大门。
这类父母是值得尊重的。
虽然他们不懂投资,但是他们对教育的重视其实已经是最好的投资了,我也坚信他们会收获满满的。
还有什么比养育一个优秀的儿女更有意义的?
孩子是父母生命在这个世上的延续,你怎么栽培,就如何呈现。
胡适在他的自传中,几次提到过童年的一件小事。
他的父亲在他不到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留下了孤儿寡母。
父亲去世后,家庭日衰,日子过得紧巴。
他的母亲是从乡下来的女子,读书识字主要是婚后胡适的父亲教的。
母亲很节俭,能省则省,但在一件事上,她母亲却大方的很。
那个时候,他上私塾,按照当时的行情,一个孩子一年给先生两块银元作为教资。
别人家都给两块,只有她母亲执意要多给,第一年给6块,以后逐年增两块,最后一年增至12块,比一般的孩子的两块整整翻了6倍。
当然,也正是母亲的坚持,让他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功底。
交两块银元的,先生只领读,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天书,很多孩子学不进去,不喜欢上学,逃课。
唯有他,每天提前去,一坐一天。
因为交的学费是别人的几倍,所以先生总是逐字逐句的给他讲解每一句。
与一般的孩子比,他多交了钱,实则赚了便宜。
胡适的母亲没有读过多少书,在孩子读书这件事上,比很多读过书的人都要开明。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一个孩子生活在家庭里面,身边的长辈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都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家庭里,父母的眼界、态度、胸襟影响孩子品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