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想让厌学、休学孩子尽快返校,父母先放下焦虑,学会“两不做、一必做”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孩子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躺平状态?多长时间才能复学?”

在答疑家长的过程中,这两个问题是我最常遇到的。

但其实我们父母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复学时间”,而是自己的“情绪状态”。

我发现父母的一个通病,那就是非常着急和焦虑,但即便父母这样崩溃,还是对这孩子小心翼翼的哄着、顺着,心里想着怎么把孩子哄进学校。

但孩子往往是越顺从就越放肆,把父母“拿捏”了;动不动就发脾气,一不高兴就锁门,一点都不把父母的话和好意放在眼里。

当父母与孩子的位置不对等的时候,再去谈复学的事情就很难推进了,甚至孩子会把复学当做“父母想让他做的事”,产生逆反心理,更加抗拒复学;

父母心态不稳,焦虑不断,那孩子的复学只会遥遥无期!

所以,与其纠结孩子多久能不躺平、多久能复学,不如我们家长后退一步,先关注自身,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把亲子关系的位置“摆正”。

这个时候,我建议父母先做好三件事,学会“两不做、一必做”:

1.学会允许,接纳孩子不上学的现状

接纳是助推孩子尽快复学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已经尽力去接纳了,孩子打一天游戏我也不唠叨他,想买的东西我也给他买。

想区分两个词:“接纳”和“接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接纳是父母从内心里接受孩子不上学的现状,是接纳事实,因为事实暂时是不可逆的;

而接受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内心里是愤怒,是对现状的各种不满,只希望能想尽办法让孩子尽快复学。

我们父母要做到的是“接纳”,先接纳现状,内心才会没那么焦虑;只有父母情绪稳定、心力强大,才能稳稳的接住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是进步,走两步退一步也是进步。

我们要站在更高维去看孩子躺平这件事情:

孩子在家休息一段时间,状态肯定是有好转的,这就像是一个给内心充电的过程;只要孩子内心持续在充电和被赋能,走出躺平状态是顺理成章的事,我们只需要“静待花开”。

我们家长把目光放长远,看到孩子整体状态的好转,自然也就不会因为孩子的某几个事件而焦虑了。

2.学会“闭嘴”,不说正确的大道理

6岁以前,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会听;12岁以后,父母只说原则问题,其余的相信孩子。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也不想唠叨,如果不是我的孩子,他做什么我都不会管他。

我知道父母的一切唠叨都是出于关心,反复叮嘱孩子要振作、要学习;

但在孩子躺平迷茫的情况下,父母的话他们是听不进去的,只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烦躁。

所以哪怕我们内心认识到孩子这样做不对;但也要记得,硬碰硬起不到半点作用,想阻止是无效的。

我们父母不如后退一步,学会“闭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慢慢调整。

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长,因为成长的主角始终是孩子自己。当孩子不能成为那个重要角色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主动性和进取心。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改变,而是唤醒。

我们父母学会“闭嘴”,走向幕后,孩子自然就会走上前台,变得自律和大格局,这对于一生都是受用的。

3.学会后退,不着急着催孩子返校

有些父母一听到孩子说不上学了,就会觉得“天塌了”,想尽快让孩子返校。

其实最想回到学校的人,是孩子自己。如果孩子的心理能量足了,他自然而然会去思考学习的事情。

如果他此时并不想返校,那说明他还没走到那个充满能量、能复学的阶段,我们父母也不必揠苗助长,强求着孩子去尽快返校。

而且设想一下,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我们父母强逼着孩子有用吗?回到学校后还是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退回到家中来的。

我们父母此时最应该做的是,后退一步,先把自己的生活过好。该上班上班,该旅游旅游,给孩子传递出一种态度:你不上学又不是什么大事,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松弛,自然也会逐渐放下对成绩的执念,开始思考自己的成长。

当我们父母觉得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时候、当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放松的时候,他自然就会走到学习这条路上来。

真正的教育不是改变孩子,而是唤醒孩子。

我们良习每一个回到学校上学的孩子,都是自己主动说想回学校的。

只有孩子是“我想”“我愿意”“我一定”,孩子才一步一步的真正走出来,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想让厌学、休学孩子尽快返校,父母先放下焦虑,学会“两不做、一必做”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