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直觉猜猜,下面两个孩子,哪个智商更高、更聪明?
第一个孩子:性格乖巧活泼,能说会道,与人交流落落大方,课堂上积极发言,小嘴叭叭讲个不停……
第二个孩子:爱发呆、爱搞破坏、爱乱写乱画,性格倔强,听不进去旁人的话,家里的东西总被他弄得乱七八糟……
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第二个孩子不如第一个孩子,透着股聪明伶俐劲儿,所以顺理成章地把 “高智商” 标签贴给了第一个孩子。
然而,哈佛大学一系列关于“高智商人群”的调查研究却发现,第一类孩子的智商并不一定比第二类高。
因为古今中外,很多高智商天才,小时候都有一些特殊的“小怪癖”。
01
高智商孩子的3个小怪癖
第一、经常发呆
有的孩子经常“呆愣愣地走神”,比如,吃着吃着饭,忽然眼神失焦望向远方,任你怎么喊他,都没有反应。
对于这种行为,有些父母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是心不在焉、专注力差的表现,甚至忍不住斥责、纠正孩子。
却不知,很多权威机构的研究都一致认为“发呆”是一种高智商的表现。
比如,哈佛医学院教授团队对大脑视觉皮层6900个神经元,进行了多日的记录,结果发现,过往经历所产生的刺激会留在大脑中,当孩子发呆、小憩或者做白日梦时,这些刺激会重新出现在大脑中,进而再次对大脑进行塑造。
第二、性格倔强
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对父母的指令充耳不闻、做某些事的时候,即使遇到很多困难,也不愿意改变方法,一直尝试自己认定的方式,哪怕效率很低……
家有如此孩子,很多父母都特别发愁,认为他们是故意和大人作对,性格太“倔”,总盼着能尽快改变他们,让其变得温顺乖巧。
却不知,这种“倔”,也有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现。
哈佛大学神经学教授指出,高智商的孩子认知世界的模式与普通人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也也与普通孩子不一样。
这一点,在很多高智商人群身上都有印证,就像患上渐冻症的霍金,不仅不愿被看作残疾人,甚至不愿使用轮椅。
据媒体报道,霍金在成名后更是逐渐变得骄傲和难以相处,比如,他与前妻简虽然育有三个子女,但最终还是以离婚告终。
这看似乖张、“不合群” 的种种行为背后,实则是高智商者独特行事逻辑与别样处世姿态的表现。
第三、高敏感
1996年,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在她的著作《高敏感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高敏感人群”这一概念,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为高敏感类型。
那些动不动就哭鼻子,容易被他人的情绪影响,需要长时间来适应新环境或者陌生人,对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的孩子,往往就是“高敏感小孩”。
对于这类孩子,不明所以的父母,往往会觉得他们太过 “脆弱”或“矫情”,甚至还常常误将这些孩子的细腻感知,当作性格缺陷强行去纠正,盼着他们能像别的孩子那般皮实抗造。
殊不知哈佛的研究人员发现,高敏感的人往往智商也很高,比如,在《最强大脑》节目中有极佳表现的“水哥”王昱珩,打小就有社交障碍,无法和人建立亲密关系,对言语交流也有障碍,还害怕各种声音,是典型的高敏感人群。
02
带好“高智商小孩”的3个建议
教育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难带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孩子聪明的体现。”
这句话,不仅验证了前文哈佛的研究,还指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智商高的孩子,往往因为思维更活跃,且善于动手,有创新力,而更难带。
家有高智商小孩太难带,父母该怎么办?以下是一些建议,可帮家长更好地应对这类孩子的挑战:
第一,理解与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小的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小怪癖”。比如,爱因斯坦小时候不仅爱发呆,还特别不喜欢穿袜子。
对于爱因斯坦的种种怪癖,他的父母不仅没有强制纠正或者指责,而是选择了包容与理解。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兴趣和性格特点,智商高的孩子更是如此。
传统的教育方式只会磨灭他们闪耀的个性,唯有理解、包容和尊重,才可助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指出,有效的沟通与情感支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高智商的孩子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就像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小时候经常会把发卡塞到电源插座里,还经常跑到医院去尝杀虫剂的味道。
如果父母不懂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很容易将孩子以上行为简单的归结为故意调皮捣蛋、不求上进,从而对他进行责罚。
乔布斯的父母则不然,他们深知孩子这些看似古怪的行为,其实是因为对某一领域的强烈兴趣,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资源,如书籍和实验器材等,助力孩子在感兴趣的领域深耕细作、大放异彩。
第三,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高智商的孩子,在具有超出常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比如高智商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观点非常坚持,难以被说服;再比如,他们往往更情绪化,不易与同龄人建立联系;还有就是家长和教育者对他们过高的期望等等。
相比普通孩子,高智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一个为他们的坚持提供包容,为他们的情绪提供疏解,为他们的压力提供释放的丰富多元的成长环境。
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将高智商孩子的劣势化为优势,助力他们蜕变成长。
【写在最后】
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只有3%的儿童是超常儿童,作为父母,不能以对待普通儿童的方式对待超常儿童,因为超常儿童具有独特的认知和学习特点,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和环境来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
所以,作为父母,如果你发现孩子有以上3个小怪癖,就不要简单粗暴的给孩子贴上“调皮、捣蛋、不听话”,甚至“笨、呆”的标签。
而应该积极的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环境,帮助他们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