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向我大倒苦水。
她儿子自从上了小学后,性格就非常“闷”。
写作业的时候,只是静静地坐着,啥也不说,非得等朋友过去查看,才小声嘟囔:“妈妈,这道题怎么做?”
过不了一会儿,又是同样的情况,也不主动表达,就等着朋友来发现:“妈妈,这个我也没弄明白。”
反观邻居家孩子,做任何事都斗志满满,不行再来。
这鲜明的对比,让我朋友不得不总是夸赞“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孩子这种“知难而退,遇挫即哭”的表现,正是“抗挫力”薄弱的体现。
因为家长平时不经意地言行,导致孩子脆弱且不愿思考。
尤其是以下三种行为,家长真得好好反思。
01
讨好外人,委屈家人
aggrieve
生活中,一些父母的“大方”常常令人咋舌。
有的父母为在亲戚朋友面前撑面子,擅自应允亲戚借住孩子辛苦换来的房子。
有的不顾自家孩子学业繁忙,频繁为他人提供车接车送服务或让孩子为邻居补课。
这种“大方”,只为换取外界认可,赢得所谓好人缘。
殊不知,这种行为会让家庭内部矛盾丛生,让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漠视。
孩子若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又怎么会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呢?
02
夸别人家孩子,损自己家孩子
comparative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画面出现:
隔壁邻居称赞道:“这孩子长得真白净啊。”
孩子家长赶忙回应:“没有没有,你家孩子那才叫好看呢,我家孩子多黑呀。”
就连我的父母也曾这么说过。
我曾向我的妈妈提出疑问:“别人夸我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顺着别人的话来,反而要这么说我。”
她说:“别当真,我只是怕你会骄傲。”
别人夸自家孩子的可爱与优秀,他们却贬低自家孩子,称其不如别家。
这种行为背后,是一些家长敏感的内心在作祟,他们觉得通过抬高他人、打压孩子就能达到他们心中的目的。
更有甚者,在教育中错把羞辱当惩罚,当众辱骂孩子,这让孩子的自尊碎了一地。
图片信息来源于抖音用户:法治进行时
孩子的自我认知多源于父母的评价。
部分家长在他人夸赞自家孩子时,总会不合时宜地“谦虚”并“贬低”自家孩子。
但这种长期的负能量,只会让孩子自卑而怯懦地长大,不敢尽情展现自我。
03
只会让孩子“忍”
patience
在孩子遭遇欺负时,一些父母为了“面子”,竟要求孩子忍让。
或是让孩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怎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
父母本应是孩子最为可靠的后盾。
然而这种“佯装大度”的做法,却将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长此以往,孩子的内心会被惶恐与无力感充斥,对家庭的信任也会逐渐崩塌。
类似的情况在明星的家庭中也有体现。
例如吴镇宇的儿子费曼,当年由于呆呆可爱的样子深受大家喜欢,但在参加亲子节目时也曾被其他小伙伴“欺负”。
吴镇宇并没有盲目地让儿子一味忍让,而是耐心教导他如何正确地去应对与解决问题。
这才是给予孩子恰当引导与支持的范例,并值得广大家长借鉴参考的。
写在最后
不要把挫折当成教育的一种方式,让孩子独自面对本不该承受的艰难,只会使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父母应知道,真正的爱与教育,是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需求与感受,而不是一味拿别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