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不少孩子躺平也快一年了。最近听到最多的就是:孩子抱着手机黑白颠倒的玩,整天不出门,要怎么办?
其实在听到父母说这些话时,我就觉察到了父母的极度焦虑和完全不接纳的状态。
面对孩子厌学和沉迷游戏,父母催过、打过、骂过、抢过,什么办法都没用;
孩子越发沉迷游戏,还对父母各种烦,把房门一关拒绝沟通,家长说的话全都不理睬。
父母也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好心当成驴肝肺”,养了头“白眼狼”。
想帮孩子但孩子不接受,父母逐渐产生了一股很深的无力感:到底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父母牢记四个字:后退一步。
当亲子之间的相处陷入僵局,父母的生活也被焦虑和恐惧所包裹,甚至影响到了孩子的状态,那么后退一步,就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后退一步,父母有时间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孩子也有空间得以喘息,思考自己的问题。放下了焦虑情绪,亲子之间才会是一种正向的情感流动。
那么,我们家长该如何“后退一步”,让孩子尽快好起来呢?两步走:
1.后退一步,“装聋作哑”,把孩子的事交还给孩子
“装聋作哑”,是觉醒父母的一大智慧。
孩子打游戏笑得嘎嘎乐,我们父母就当没听见;看见孩子晚上又不吃饭,我们父母就当没看见,饿着就饿着。
很多家长会担忧这个担忧那个,害怕孩子没了自己生活一团糟,彻底不复学了。
但其实,这就是一个“事情归属权”的问题。仔细想想,孩子休学,这是属于谁的事情。
是孩子的事情。
我们家长能督促孩子一辈子吗?孩子能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吗?
我们家长站在前面,孩子知道我们父母一直会为他担忧、会为他兜底,那就更没有成长的自主性了,什么事情都是手一伸嘴一张,期望父母包办一切。
我们家长后退一步,孩子的自主性才会被激发出来。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要自己走。我们父母也要意识到这一点,孩子的事情还是要交还给孩子去解决。
而且,孩子休学躺平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点。
人生之路,怎么可能一路平顺?有些弯路还是要孩子自己去走,有些结果还是要孩子自己去承担。回想一下,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不是也曾走过弯路?撞过南墙?
只有自己亲身走出来,人才会更加珍惜成功,也会更加坚韧,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财富。
我们家长后退一步,只做引导,不做主导;只提建议,不做决定。
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家长慢慢放下,那些焦虑情绪也就会渐渐淡化了。
而且,家长把焦虑的情绪放下,才好更好的担任“引导者”的身份,带动孩子去往好的方向转变。
2.积极期望,看到孩子好的改变,相信孩子一定会变好
孩子之所以休学,是因为在现阶段确实是无法在学校继续学习了,所以选择退回家中暂做休息。
记得去年6月份的一个学员是这样对我们说心里话的:
“我之前是因为抑郁休的学,那时候心里全是负面想法。回到家里休息了半年,我明显感觉自己状态好多了,甚至开始自己给自己找事做,学点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知识。”
孩子抑郁休学后回到家中,某种程度也是一种“退行”,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用原有幼稚、原始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以此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所以我们会常说,要把孩子当成婴儿重新养育一遍。
就像是孩子最开始牙牙学语时,我们是不是满怀着爱和期望,记录孩子的微小改变?
现在也是如此。孩子休学在家,状态一定是有所调整的,只是因为过去我们怀着焦虑恐惧,把许多细节都忽略了。
如果我们父母带着积极的眼光去看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是有很多微小改变的:今天早起了半小时,晚上愿意出门散步了,周末和朋友出去玩…
这些都是孩子的小尝试,说明孩子正在逐渐好起来。
这时候,我们家长也要给予及时的正向反馈,告诉孩子:妈妈发现你今天早上早起了半小时,妈妈很开心,说明你正在慢慢改变。
像刚来良习的孩子许多都是对自己充满负面评价的,自我价值感很低,我们学员指导师就会在深度沟通中传递坚定信念,告诉孩子“我们一直相信你”;
在各类活动中会留意孩子好的改变,并夸奖孩子“你做的很棒,我有注意到你很细心,当时在做公益时一直扶着老人。”
期望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我们怀着鼓励和期望看待孩子,孩子就会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真的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