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笑得出来的养育》这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大体意思是:你跟孩子的关系决定亲子状态,亲子状态决定教育效能。所以,亲子关系应先于亲子教育,亲子状态决定了教育。一旦你跟孩子的关系对、状态好,教育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在跟我家上初一的姐姐相处的过程中,我就体会到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你跟孩子关系亲密,你就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她就愿意跟你说心里话,当她在学校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她就会跟你诉说。
此时,你才有机会去助力孩子的成长。家有青春期的娃的家长肯定能深刻体会到和谐的亲子关系在此时是多么地重要和难得可贵。
当然对于我家一年级的二宝来说,也是如此。爷爷、奶奶评价他“坏脾气蛋”,“调皮蛋”。今天爸爸还说他有“小狗脾气”。
确实有时候我家的二宝会很蛮搞,要是没有点方法和对策,真是搞不定这只调皮的“小狗”。我的方法和对策就是跟孩子处好关系。
跟孩子处好关系就是走进孩子内心,彼此陪伴,一起前行,共同成长。去跟孩子建立深度链接,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也更愿意听你说的话。
怎么跟孩子处好关系呢?那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儿”。
01“玩”是亲子沟通的桥梁
我所理解的“玩”,不仅仅是一种游戏的形式,更是我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比如,早晨喊儿子起床,我会跟他玩“今天吃什么的游戏?”我趴在他旁边,对着他的脸,一边做要吃东西的样子,一边说:“今天吃什么呢?吃鼻子吗?不想吃鼻子,吃耳朵吗?就吃耳朵吧?”
然后我开始假装吃他耳朵样子。“啊呜啊呜,真好吃。”然后儿子也会翻身来,跟我玩这个游戏。玩好后,他会躲在我的身后,拉着我的衣服开火车去卫生间,沿途我还会撞车,他总是被逗得哈哈大笑。
早上的“起床气”在跟孩子玩的过程中,不觉地消失了。
02“玩”是笑声中的能量补给站
跟孩子一起“玩”也孩子充满电量的过程。可以是关上灯,开启夜光灯开演唱会。也可以是跟孩子读一本有趣的绘本。
一次次的“哈哈哈”的笑声中会激活孩子的能量源,让孩子更乐观、快乐地面对生活。
03“玩”是寓教于乐的新方式
家长停止不厌其烦地说教,陪孩子玩起来。玩偶角色扮演法,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游戏的方式“玩给孩子看”。
比如,我家有个毛绒玩偶“狐狸宝宝”,它的爸爸是我儿子,我是“狐狸宝宝”的奶奶。有时候,儿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会用拿着狐狸宝宝,用它的口吻跟儿子对话,儿子就会少了很多情绪,愿意接受狐狸宝宝的建议。
这里玩偶角色法是通过“玩”,用孩子的“语言”,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把家长想表达的鼓励、期望、界限、规矩等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04 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家长要做到跟孩子深度的联结:
第一,玩一定要有目光的交流,这是一个走心的过程,而不是各自玩各自的。还有不能坐在孩子身边,却是在玩手机。你的目光的交流,会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和同节奏,觉得你是真正在和他一起玩的。
第二,亲子互动时要经常有身体接触,玩得好抱抱,玩得不好也要抱抱。多玩一些身体接触的游戏,对于孩子的情绪稳定有很多好处。
第三,父母要具有同理心,能和孩子共同感受一件事的成就感或者沮丧感。其实就是你的心跟孩子在一起。你能让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心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
找到一个旧视频,这是当时我儿子生着病,呕吐已经让他身体没有力气,但是他拿起一本他最喜欢的绘本对我说:妈妈,你陪我玩吧,给我讲故事。
于是,我就陪着他,给他讲他喜欢的故事。他开心地靠在我的肩膀上,生病无力的他听着我讲的故事,瞬间眼睛里闪着亮光,身体也有了力量。听完绘本故事后,就有了这个快乐的瞬间。
虽然他当时生着病,但是我跟他的心紧紧链接在了一起。他就不会害怕,不会难受。因为妈妈跟他在一起。我想这“跟孩子一起玩”的美好时光,会永远留存在我们俩的记忆里。
第四,让孩子教你玩,不要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去倾听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的探索和尝试。这样孩子会更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
我家经常会开启海陆空战场,你会看到一个戴着战盔的小战士,穿梭在他设置的各种场地里。“哒哒哒,举起手来,你已经被包围了。”
孩子会很开心我的加入,哪怕我不知道怎么玩,他会很乐意教我怎么一起打敌人。
05给孩子一段你跟他的专属时光
一个孩子即使有饭吃,有衣穿,有人管,也不一定会觉得自己是被关爱的。真正能让孩子感到受重视的是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事件。
据统计,父母每天和孩子的谈话时间平均只有十二分钟,还多半是对孩子的负面评论。
所以,家长应当努力投入更多的事件与孩子共度快乐的时光并给予他们积极地影响。
写在最后:
当孩子长大后,他可能记不起你给他做的习题,背的单词。但他一定会记得你陪他看过的好玩的绘本,做过的有趣的游戏,一起玩耍、欢笑的快乐时光。因为孩子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所以,让我们珍惜与孩子们的宝贵的时光,用心去感受与孩子之间的每一次链接,让爱与温暖在跟孩子们的每一次“玩儿”中流淌。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终将会汇聚成为孩子心中最坚实的依靠,也将是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