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女儿就读于市里的重点初中。
也是在初中之后,为了更好陪伴孩子学习,我跟老公决定,我全心全意的培养女儿。
女儿从小就很听话,学习态度认真。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会按我的要求,提前背诵单词和课文。
看到女儿上进懂事的样子,我很欣慰,更加用心做好她的后勤。
除了学习,女儿的各项事务我都一手包办。
我告诉她,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然而,我的付出好像根本没有结果。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女儿成绩下滑,从入学时的前几名,跌落到班级20多名。
这个名次令我大失所望。
本以为孩子到了初中一样会保持优异,可却退步了那么多名。
我跟老师沟通,老师告诉我,女儿就是太粗心了,很多不该错的题都错了。
我心想,“粗心?这就是态度问题了!”
对此我很生气,连续好几天都没给她好脸色,希望能用这种方式给她施加一定压力,引起对成绩的重视。
意识到我的冷淡,女儿果然对学习更加上心了,晚上回家吃完饭,就回房间写作业。
但不知道为什么,女儿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原先2个小时能完成的功课,她如今要写到快12点。
剩下有限的睡眠时间,女儿还无法入睡,总说自己睡不着。
这又影响了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早上起不来,一直说自己没休息好,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女儿对我说,睡不好觉没精神,想周末补补觉,停掉课外班。
我没同意:“班里前十名的好学生,周末都在上课,你不去,落下的更多!”
女儿没说话,最后也去上课了。
初一下学期,女儿的成绩依旧不见起色,她的情绪也异常低落。
话越来越少,脸上也看不到笑容,还经常偷偷哭泣。
我很心疼,只能安慰几句,要坚强,不要矫情,大家都一样。但却说不出口那句“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没办法,重点初中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女儿不能自加压力,主动进取,等待她的必定是越来越差的成绩。
直到有一天,女儿无意中露出了手臂,我才看到她胳膊上一道道深深的伤痕!
那一刻,我整个人都呆住了。
我问女儿为什么这么做,女儿却什么都不肯说。
我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看着她一天天憔悴的神情,生无可恋的眼神,我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我开始害怕了。
02
为什么很多小学时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初中就不行了,出现成绩下滑,情绪消极,甚至是抑郁焦虑行为?
细细探究,家长过高的压力和期待,往往是“废了”一个孩子的开始。
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好事,但是千万不要让孩子感觉,只有达到了父母的期望,自己才配得到爱。
否则,父母的期许,反而成了伤害孩子最深的毒药。
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往往有两个比较大的危害。
首先,长期压力过大,孩子的身体会分泌大量的皮质醇激素,这种激素,会造成前额叶皮质受损。
而前额叶皮质负责一个人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控制,当前额叶皮质受到损害时,孩子的理性思考与情绪控制能力都会降低。
负面的情绪越积越多,孩子又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只能通过划伤手臂的方式,把精神上的压抑和内心的痛苦,转移到肉体上,让自己得到暂时的释放。
其次,对孩子要求过高,也会让孩子在落后时,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更没有力量去面对成绩落后所带来的无意义感,信心全面崩塌。
孩子也希望自己能满足父母的期待,但内心的焦虑,消耗了她原本可以投入到学习中的能量,而成绩的下滑,更让她对自己的评价更加消极。
处于无望中的孩子,长期感受不到快乐,内心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
我一开始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自责又内疚。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最经常对她说的话就是:“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给妈妈长脸。”
每当女儿考出了好成绩,面对家人朋友的夸奖,我都兴高采烈。
偶有考试失利的时候,我会觉得拿不出手。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孩子的成绩好像成了我的勋章。
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渴望通过她的学业优秀,来证明我的价值。
然而,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被爱,被关注,被看见,如果父母眼里只有“分数”,孩子的生活就只剩下学习。
孩子就会把内心的委屈、愤怒转化为对学习的憎恨,时间长了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最终让女儿的内心不堪重负,出现厌学心理和情绪问题。
想要让女儿重新找回学习动力,不再被自我怀疑、焦虑等负面情绪侵扰,我们家长一定要学会把控自己的期待值,把期待变成鼓励,陪伴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硬逼着孩子独自面对困难!
03
1、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要漠视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师”
在女儿出现问题之前,其实早有征兆。她变得不爱笑了,情绪低落,常常哭泣。
那时候,我觉得是女儿的抗压力太差,多少有些娇气。
考得不好应该努力,而不是自怨自艾。
但现在我才知道,在成年人价值体系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天塌了的大事。
任何情绪都不会凭空产生,孩子情绪消极的背后,一定是遇到了她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不应该漠视,甚至指责孩子。
这些情绪被压抑下去后不会消失,而是会储藏在大脑的杏仁核里。
杏仁核负责的情绪调节功能,时间长了,孩子的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原本被压抑的情绪会以更大的力量爆发出来。
长期压抑的负面情绪,还会引起失眠、抑郁、焦虑等疾病。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不能漠视孩子的情绪,要做好他们的情绪疏导师。从那之后,我提醒自己,不要做一个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家长,而是要少命令、多建议,让孩子感受到我对她的理解和支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特别是要俯下身来,去看见女儿的压力和脆弱,陪她一起面对。
只有孩子被真正看见、接纳,才能建立良好的链接。
而建立了良好的亲子链接,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那天我去接女儿放学,远远就看到她阴沉的脸,上车后就哭了出来。
她告诉我今天的语文又没考好,明明自己已经复习了,怎么考试时都想不起来了。
这一次,我没有着急的让女儿别哭,而是去共情她的情绪。
我轻轻摩挲女儿的后背,“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妈妈小时候也这样,尤其是自己努力了之后,还没考好,会觉得特别委屈伤心。”
然后就安静的陪伴着女儿,让她情绪得到释放。女儿渐渐平复了心情。
回家路上,女儿挽着我的胳膊,“妈妈,还好你懂我。”
当情绪被接纳后,孩子的心门才会打开,后续的沟通和引导才能更加顺畅。
2、多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引导她逐渐走出对学习的排斥和恐惧
之前,女儿考得不好,垂头丧气时,我还是以训诫施压为主,很少给予鼓励。
因为我觉得,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还不批评,那她没有压力,更无所谓了。
现在,我才明白,正是我对成绩的看重,以及长期的施压,才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和焦虑情绪。
想要帮女儿从对学习和考试的恐惧中走出,我首先要做的,是放下对成绩的要求,避免加重她的焦虑情绪。
我把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的心得,都写在信里,送给女儿。
我告诉她:
宝贝女儿,最近这段时间,妈妈发现你对学习非常上心。每天回家都会认真写作业,预习、复习自己都安排的那么好,妈妈为有你这样懂事的女儿感到自豪。
虽然成绩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但我想对你说:成绩的好坏,并不能跟一个人优秀与否挂钩。
只要你努力后的成绩,都是好成绩。
无论你考多少分,我都会爱你支持你。
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妈妈,但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儿。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想让女儿明白,以后我跟她都要关注努力这个过程本身,而不是只盯着分数和结果。
信给出去没多久,女儿就走出房间,冲过来紧紧抱住我,嚎啕大哭。
她哭得异常委屈,好像要把这段时间压抑的情绪都释放出来,我也跟着流泪了。
从那之后,女儿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的情绪肉眼可见的明朗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奇怪的是,之前也很努力,成绩却怎么也得不到提升。现在努力,成绩却开始稳稳进步了。
原来,当家长不再盯着孩子的学习,外部的高期待环境不复存在,孩子的心自然就能静下来,心静了才能生发出智慧,这就是《大学》里说的“静而能定,定而生慧”。
她可以把能量和精力都收回自身,专注投入学习。
没有了情绪和心神的耗散,学习这件事,就会回归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简单逻辑中。
把女儿从“变废”的路上拉回来,我庆幸自己及时作出了改变!
当孩子遭遇挫折,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误判、不批评,而是成为孩子的守护者,给孩子托举的力量,孩子内心的动力才能被激发出来,以更大的勇气,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