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低龄段孩子,语文学不好,对应出现的问题就是读题慢、理解不了题目的意思,导致做题慢、做错题。
那么,扎实的语文基础,就像夯实的地基一样,稳稳的托举起后续学科的大厦。
而预习,就像语文学习的前奏,奏响它,后续语文学习才能高效。
预习更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一年级,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做好预习,更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简单“预习”两字,看似简单,各人做法却不一样。
有的家长,提前让孩子把课本上的古诗词全部背诵下来;
有的家长,让孩子熟悉下要学习的字;
也有的家长,则完全放弃预习这一项任务。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老师是这么要求的。
一、标
在诵读课文之前,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标注的过程,是对整体文章大致了解的过程。
就像我们拿到一本书,细读之前,先看章节、目录,对书中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圈
1)圈出课文作者、朝代、出处等基本信息;
2)圈出认识的生字、词语;
3)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4)圈出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这些圈注双向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孩子对字词的熟识度。
写的好的句子,我们要尽量记在心里,去模仿。
不理解的句子,在课堂上更有针对定的去听。
三、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先诵读2、3遍。
读的时候,要指读,做到手到、眼到、嘴到,不添字、不漏字。
第一遍,排除不认识的字词,力求每个字词发音读准确;
第二遍,读通顺、流利;
第三遍,要加入自己的感情,大声朗读。
四、写
对于每篇课文田字格里面的一类字,进行书空,书空的时候,尤其注意笔顺。
书空完,每个字最少组两个词语,加以巩固。
新课标中对一类字的要求是:会读、会写、会用。
蓝色划线中间的二类字,要求能辨认,做到见字能读。
譬如图中田字格中:竹、马、牙、用、几,五个字按笔顺书空,并组词。
上面的十一个字则要求认识。
五、思
全部完成之后,回到文章的课后问答。
思考课后问题,并能阐述整编文章的大概意思。
以上图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全部完成后,回答课后的问题:
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他们画了什么?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至此,才完成整篇课文的预习任务。
看到最后,可能有的家长朋友会觉得好难。
是的,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能走捷径的事。
我把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赞》中的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