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别对孩子说“我数到三”,危害远比你想象中要大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视频中,孩子一直沉迷于看动画片,任凭妈妈和奶奶怎么劝说,也不愿意去睡觉。

实在没有办法,只见妈妈吼道:“我数到三,3、2……”

“1”还没出口,孩子就好像接收到什么危险信号一样,赶忙跑进房间。

这一幕,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感:

千刀万剐都没有321好用!

我们家娃也这样,数到三就老实了。

emm…我小时候最怕我妈喊数字,太惊悚了……

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家长难免产生愤怒情绪。

当家长采取威胁、体罚、殴打等暴力方式时,孩子可能因为一时害怕而妥协。

但长期以往,容易背上沉重的“情绪包袱”,影响其身体和心理健康。

如心理学家许添盛所说: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用强硬的手段来教育孩子,看着省事,其实得不偿失。

数到三:威力更甚于吼娃的行为,99%的孩子难逃后果

曾经有心理咨询师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孩子害怕“数到三”,并因为害怕不听话背后的结果。

当家长把情绪积攒到最高点,数出“321”时,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其实是:

我已经忍不了,你最好听话!

再给你一次机会!

如果不做,你就完了!

在这种情况下,倒计时无疑是增加了恐惧的时间长度,无限放大了孩子的慌张、无助和恐惧。

他会根据以往的惩罚进行联想,精神高度紧绷:

数到三爸爸妈妈就该收拾我了;

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

她说的是不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表示:

当孩子忘我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被打扰时,3个神奇的数字“1-2-3”,会把孩子迅速地拉出来,按大人的指令行事,这种心理机制会制造相当痛苦的情绪,比如恐惧。

这种被遗弃的恐惧,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无法辨别父母话中有多少情绪成分在。

所以,孩子往往选择暂时性妥协,隐藏起真实的内心诉求和想法。孩子长时间敢怒不敢言,一旦爆发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之前听朋友讲起自己孩子的经历,言语间很让人心疼。每次孩子闹别扭,她丈夫就会大声威胁儿子:

我数到三不许哭,再哭就给我滚出去!

再不吃以后甭想吃家里一碗饭,321……

每每听到这话,儿子就像惊弓之鸟一样,乖乖听话、照做沉默。

如今,儿子7岁了,和爸妈的关系却逐渐生疏。哪怕在幼儿园别人欺负了,也从来不往家里说,不落一滴眼泪。

有一次家里来了小客人,对方直接把他推到撞伤了,他本能反应看向爸爸,希望爸爸为他出头。

没想到爸爸反倒不停指责他:“男子汉大丈夫,这有什么……”

儿子一句话也不说,憋红了脸,太阳穴的青筋暴起,看得人直害怕。

果然没一会儿,他“哇”地一下爆发了,把手上的伤口往桌角砸,一下又一下,砸得血流不止。

你看,孩子被压制的情绪不会消失,只会堆积后变成孩子对自己的攻击。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钟摆效应”,是指人的情绪就像钟摆,左边摆得高右边也高,左边低右边也低,就像人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是相互呼应的。

也就是说,当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发泄,他诉求没有被解决,家长还极力抑制不让他哭出来或者发泄出来,那么他对正面情绪的感知也会变弱。

久而久之,孩子会慢慢变成一个负能量爆棚的人,负能量和垃圾堆积如山,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为什么不建议家长长期数“123”?

我一直认为,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就像你数“123”,孩子的内心其实是封闭的,他在内心会自动开启保护机制,自动变成摆烂状态——反正你喊“123”,我就行动!

像这样的孩子,小时候会害怕你的疾言厉色,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效果会逐渐消失。

因为一方面,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他们经常在同一件事上反复犯错,不让看电视还是一直看、说了一百遍作业要字迹清晰也不听、每天因为睡觉时间哭闹……

无论家长反复说了多少次,发了多少次脾气,依旧还是同样的小毛病,甚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不听话——被骂——暂时妥协——下次继续。

这就是因为孩子在被骂的时候,迫于压力停止犯错,但实际上仍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要怎么改,更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这么生气。

另一方面,“倒计时”强化的,是他律而非自律 。

印象最深的,是电视剧《狂飙》里的陈书婷和儿子高晓晨。

陈书婷上一任丈夫失踪后,警察前来调查,高晓晨本意是为了保护妈妈,所以拿玩具机关枪对着警察。

没想到引来的却是妈妈的谩骂:

我给你脸了,对吧?

捡起来,快点!

过来!道歉!

高晓晨完全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但迫于无奈和恐惧,还是低头道歉了。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他早就习惯了妈妈“数到三”的教育模式,只要妈妈生气,他就要停止他当下的行为和言语。

这也导致了一个悲剧,只要陈书婷不在,他就露出恶魔的面具,无法无天。

这种教育模式,强化的是他人的提醒和恐吓,一点点吞噬孩子的原则和边界感,会让孩子丧失掉基本的守则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这样的孩子,以后在面对错误时,第一反应不是认错,而是想下次如何做才能逃过别人的法眼。

教出好孩子靠的从来都不是恐吓

不可否认,孩子不配合甚至耍赖的时候,真的很让家长头疼。

可这种“倒计时式”的威胁,不仅会让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受损,还会让他们逐渐失去自主性和自律能力。

那么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除了威胁,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呢?

①正面语言代替恐吓,并明确原则和底线。

其实,比起事发当时不停地“数到三”,我们更应该做的是:

找到他的动力源是什么,让他自发、自主的去完成这个事项;

提前说清楚原则和后果,这个后果一定是可行的,而不是虚晃一枪。

比如,你和孩子去逛超市,在家里就要和孩子商量好,我们的目的是购买什么,能不能买玩具和零食,能买多少?不能买的原因是什么。

并严格摆明态度,如果不买东西就哭闹的话,接下来一个星期内都不会再带他出来玩,并且一定要说到做到,树立自己说话的权威性。

②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并加强时间观念。

孩子有的时候并不是在磨蹭,而是被眼前的事情吸引,沉浸其中。

如果这时候家长要求孩子立即放下正感兴趣的东西,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磨蹭,做事慢吞吞,但却没有搞清楚“磨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的生活节奏、时间节奏跟大人的节奏存在出入,一方面是他们的动作速度本身就比我们慢,一方面是他们没有时间观念。

当你要求孩子“你要在十分钟内把碗里的吃完”,孩子很可能以为十分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所以不紧不慢地一边吃一边玩。

这就要求我们给孩子设置一定的心理“缓冲期”,表明xx分钟后孩子一定要完成某件事,更重要的,要在平日里锻炼孩子的时间意识:

5分钟是多久、1个小时是多久。

③“我觉得+你觉得”,找到不听话的原因。

由于表达受限,孩子不知道如何说出自己的诉求,就会变成“不听话”的表现。

他们磨磨蹭蹭不愿意出门上学,可能想的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小朋友欺负我我不想去、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可以考虑“我觉得+你觉得”的话术,比如:

我觉得你可以先跟爸爸说,你是因为小朋友欺负你,所以才磨蹭不想去上学的,他可以帮你出头哦。你觉得呢?

找到了病因,孩子的需求被看见,自然也就不会拖拉不听话了。

苏珊·福沃德曾说:

父母对子女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当坏情绪的洪流向他们袭来,我们要做的不是把孩子推远,那只会让孩子被洪流所吞噬。

我们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坏情绪。

一个孩子想要成长为一个快乐、温暖、人格健全的人,注定离不开父母的爱与关注。

也只有爱,才能抵达孩子内心深处,真正找到适合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肥料。

从今天开始,以改变自己开始,孩子也会跟着改变,在爱中成长,所向披靡。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别对孩子说“我数到三”,危害远比你想象中要大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