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时候,人们开始“仇师”了
现在你若是在社交媒体上看了什么,比如某个老师给学生戴了小蜜蜂扩音器,用来制止学生上课说闲话,然后被举报后受不住压力选择了离职,那么,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推送机制就会给你推送一大堆老师被惩罚的新闻。
这样的推送,是一种AI算法,已经渐渐成为一种舆论的主导,它带来的深远影响,也许在不用多久的未来就可以看见。
我有点忧心忡忡。
我试图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老师的比较正能量的推送,企图让AI算法改变它的推送,但我没有成功,因为关于老师的负面的推送实在太多太多了。就算是正面的推送,下面的评论也有太多的不友好。什么时候,人们开始“仇师”了?
2
什么时候,老师不敢管学生了
在这样的氛围中,老师们实在不敢去多管学生。
在很多学校,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真相:学生进出办公室如入无人之境;课堂上肆无忌惮讲话吃东西的学生很多,老师加以批评制止,轻则换来不屑的白眼,重则换来学生的顶撞;学生出口成脏是常态,但回家后只要挑出一两个老师说得比较重的批评字眼词句,比如“你这个样子像社会上的小混混”“你看看你这个样子,将来走上社会会被人打耳光”告诉家长,家长立刻轻则怼老师,重则举报老师言语不当。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不敢没收;学生在教室里公开谈恋爱,彼此肢体亲昵,老师只能眼神制止,不敢多说什么;学生上课睡觉,课堂传纸条,老师不敢当众指责……因为老师不知道这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多少,也许有的学生稍微批评一下就受不住了,后续状态永远是个未知数。
因为“仇师”,所以老师们真的“怕”了。
国家给的惩戒权利,老师们不敢使用。比如可以罚站一节课(教育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八条)。但是老师们使用的时候,只要被拍到学生在罚站,一旦被放到网络上或告知家长,很容易被认定为“体罚学生”,老师百口难辩。连这个都无法保证,其他的惩戒就更加无法实施了。
3
教育是改变“恶不自知”的行为
我小的时候,因为父亲被“下放”的缘故,一家人都被人们以各种方法欺负。拦住我们家出行的路口,逼得我们只能绕圈子出行。这种欺负甚至没有放过当时只有五六岁的我。
我那时养了一只狗和一只猫。我从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它们会一个守在校门口等我,一个守在家门口的必经之路候我。
但有一天,我的狗被人在两扇铁门里夹断了脊梁骨,在我面前咽了气;我的猫被石头砸破了肚子,一地血腥地躺在我的必经之路。
祖母和我在后院的竹林里埋了它们。祖母说:“他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没有文化,恶不自知,反而他们觉得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如果有一天他们受了很好的教育,会对自己的行为难过的。你和他们不一样,你不要做那样的人。”
那为什么受了教育的人反而被恶不自知的人欺负呢?在恶而不知的人面前,受过教育的人反而很痛苦呀。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那时想不明白原因。
因为身体原因,也因为担心我再被欺负,我的幼儿园只断断续续勉强读了三个月。大量的时候辗转于病床,由祖母照顾着,也因此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沉浸在文学的快乐里。我渐渐明白了真正的痛苦与快乐。
12岁的时候,我决定将来要做个老师,要去改变那些恶而不知的人,并且做好了自己会承受很多痛苦的思想准备,我知道,教育是艰难的。
4
教育必须是恩威并施的行为
父亲后来做了高三数学老师。我见到过他有一次把一个学生叫到面前,狠狠地批评这个学生上课不听作业全都做错的行为,当学生低下头诚恳认错后,父亲让他坐在身边,一道一道详细讲解,再让他重做那些题目,当批改后全对时,父亲露出笑容拍了拍学生的肩膀,师生相视一笑。
那是我见过的美好教育。老师没有任何缩手畏脚,自信地实施着自己的教育行为,光明而磊落。“我是老师,我看到你不好的地方,我是一定要教育的。”这是老师心里坚定的信条。
我的一个小邻居因为太过调皮,考试得了低分,被他父亲绑在我家门口一棵水杉树上,汗流浃背。等他父亲觉得惩罚得差不多时,就来给他松了绑。他父亲走后,他也就笑嘻嘻地和我们这些小伙伴掷沙包和躲猫猫了。
那时,我们的负面情绪,很容易释然与转化为快乐,路上的风景太美,和小伙伴的玩耍太有趣。而父母的负面情绪,似乎也是来得快去得快,没有那么每天绷着脸被别人欠了债的样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恩威并施,甚至威更多于恩一些,小伙伴里挨骂被打是常有的事。父母也没有畏手畏脚,教育起孩子来手往腰里一叉,自信笃定得很。
5
除了教育,那时还有少管所
许多人看过《少年犯》这部电影,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教育对他们已经起不了作用,并且已经达到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程度,就到少管所里接受类似于军事化的教育。他们在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教育下改过自新。
这似乎是给一些在学校教育中屡教不改的学生划了一根鲜明的红线,电影中关于校园霸凌等行为,一一出现,受到的惩罚也清晰可见。
那时候,教师是有底气的,家长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家孩子不听话你就打,我不怪你的,我知道你是为他好”,话很粗糙,但是极其诚恳,是对老师巨大的信任。
是什么样的信任?是对老师专业的信任。把教育的任务交给专业的老师去做,家长是真心托付的。
相信老师,恩威并施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老师总归希望自己学生好的,有哪个老师不想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好呢?”这是所有家长毫不犹豫说的话。
6
信任崩塌,是对教育巨大的伤害
但现在,不是这样了。看到学生犯错,比如多次提醒考试不要作弊,但学生依然在老师眼皮子低下作弊,似乎不是学生的麻烦,而是老师遇到了巨大的麻烦。捉还是不捉,成了最大的难题。处分还是不处分,是学校的难题。
万一……老师们个个都懂。
有一部分家长总觉得老师针对自己的孩子,总怀疑老师的专业性,总想着自己要去给学校老师挑刺找茬,这样自己的孩子才能在学校里过得滋润。
各行各业都有老鼠屎,教师队伍其实已经算是老鼠屎很少的行业了。这个行业一旦一直被指责着,被举报着,被负面曝光着,信任崩塌,是雪山崩塌,是对教育巨大的伤害。
每次听到老师们交流自己班级的某个学生是怎样的离谱出格,家长是怎样的护犊子不配合,“算了,再去管又要被举报了……也只能这样了,交给社会吧。”
每当听到这样的哀叹,我心里总涌起深深的悲伤。
7
呼唤弹性教育的回归
给老师教育的底气
真正的教育,是需要专业和勇气的。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恩威并施”“严慈相济”“赏罚分明”,都是专业。老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的事、说的话,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心里都有数。这就是专业。
“我宁愿你现在因为我管你而恨我,我也不要你将来走上社会后恨我以前没管你。”这是我几年前走过一间教室听到的一个老师对学生说的话。心里酸酸的,这样的明知会被学生记恨但依然坦然管教的勇气,现在的老师越来越少了。
呼唤弹性教育的回归。教育是一根橡皮筋,需要张弛有度;太过紧绷,会断;太过松弛,没有力量。我无法说现在到底是太过紧绷还是太过松弛。
批评了学生后,老师会后悔,会担心,唉,干嘛要去批评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了,万一……心里担忧着怕学生心理脆弱弄出事情来,老师的心理是紧绷的,几次三番后也许对学生的要求就很松弛了。
把教育交给专业的老师吧,减少指手画脚,让校园安静下来,让校长老师们不再疲于应对各种举报,让老师们的精力都放到真正的教育上去吧。不求家校合作,只求给到老师信任。
把教育的底气给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