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师把我单独叫到学校,聊了聊关于儿子这次考试退步的原因。
老师说:“我这两个月来一直都很关注咱家孩子,脑瓜机灵,就是话有点多。
比如说上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重点知识呢,他经常会和同桌小声嘀咕,有时候还会跟前后桌搭话,心思就没完全放在听课上。本来课堂时间就很宝贵,这一来,好多知识点就错过了,课后做题的时候,明显能感觉到他掌握得不太扎实。”
我露出担忧的神色:“这确实挺让人操心的,那他课间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呀?”
老师说:“对呀,课间别的同学有的在复习,有的出去放松放松,他呢,就凑在一堆人里聊个不停,等到下节课开始了,都还没能把心思收回来,进入学习状态就慢了,长期这样下去,学习肯定受影响呀。”
我自责地叹气道:“都怪我平时没太注意引导他,那老师您觉得我们现在该怎么帮他改正这个问题呢?”
老师耐心地说:“咱们得和孩子好好沟通沟通,让他意识到话多对学习的影响,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思考和学习上。课堂上得专注听讲,有想法可以举手发言,而不是随意和同学闲聊,课间也适当放松就行,别一聊起来就收不住了。”
我认真地点头:“嗯嗯,老师您说得对,我回去一定好好和他谈谈,督促他改掉这个毛病,还得麻烦您在学校也多提醒提醒他呀。”
老师微笑着:“那肯定的呀,咱们家校一起配合,相信孩子能尽快调整过来,把成绩再提上去的。”
今天孩子回到家我就和孩子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分析了他爱说话的利弊,以及怎样去改正。
在初中的学习生活里,每分每秒都如金子般珍贵,而“少说话”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去细细琢磨的智慧呢。
今天我把和孩子沟通分析的结果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成绩与思考深度
话太多可能影响了思考问题,思考一旦浮于表面,缺乏深度,那答题分析自然也就没办法透彻了。初三本就是要全力以赴去掌握知识的阶段,只有让思考能扎得深,少被话语分散精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成绩。
老师当时就说:“孩子在课堂上,常常忍不住和周围同学多说几句,有时候别的同学都已经跟着思路往下走了,他还在那聊着呢,错过了不少关键知识点,到做题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力不从心了。”我也无奈地回应:“是啊,在家也是,小嘴就没停过,看来这确实得让他收收了。”
二、专注自身成长
少说话确实能帮我们隔绝外界那些不必要的干扰,把有限的精力都聚焦到学习这件大事上。初中阶段就像一场知识积累的长跑,每一步都得踏实,只有专注自身,珍视这三年时光,才能一点点为未来的发展筑牢根基,实现不断进步呀。
三、塑造良好印象
大家想想,要是一个人总是急着表达,说话不过脑子、口无遮拦的,那给旁人的感觉就是浮躁又不成熟呢。但要是能养成说话前先深思熟虑,懂得适时保持沉默的习惯,在别人眼中可就不一样了,更容易收获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这在初中和同学们相处的过程中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呀。
四、体现学习态度
课堂上积极发言本是好事,可要是未经思考就急急忙忙开口,很可能说出的话不准确、也不合适,这既让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显得不够严谨,还会扰乱课堂的正常秩序,影响到其他同学思考的节奏呢。
要是能先组织好语言再表达,那说出来的观点肯定更有价值,也更能展现出自己对知识的尊重以及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呀。
五、保护学习状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课堂上总有同学喜欢和同桌交头接耳,聊些和课堂内容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
这样做呀,不光自己把老师讲的重点知识给错过了,还连累周围同学的学习也受影响呢。
初中的学习任务本来就沉甸甸的,最怕的就是好不容易集中起来的注意力被打散了。而少说话就能减少这类干扰,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毕竟思考问题得有个安静的心境,这样才能把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进一步深化自我认知,助力自身茁壮成长呀。
说到最后,少说话可不是让大家变成闷葫芦,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选择,它能守护好我们自身的能量,慢慢锻炼出强大的内心和沉稳的气质,让我们在这宝贵的时光里走得更稳、更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