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这一代孩子正在吃无以言说的苦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我最近常常想到,这一代孩子的苦,不知道要去往哪个方向。

我们说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不容易。

父辈有战争的苦。七零后八零后有贫穷的苦。但这些苦都有个到头的时候,战争总有结束的时候。贫穷靠奋斗也有奔头,总有一天过上好日子。

当下的一代,他们的苦说不出,哑巴吃黄连一样。这种苦的头在哪里。不知道要一直苦到哪里去。

最近这几天听到身边的一件事,让我更加有了这种感觉。

一位985博士被一所院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时,除了已经被很多博士青椒踩过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等坑之外,还有一个外人看不到的坑,那就是成果署名的坑。该博士被私下要求,已录用的论文发表需要将其他老师署名为第一作者,或者直接换成其他老师。

听到这个我还是挺震惊的。

再想想我们的孩子,为了考进一所大学,他们要付出什么。

他们无法踏实充足地睡眠。别看他们熬夜,不是因为他们觉少,而是他们在消耗年轻的储存。早上六点多,大街上已经有很多中小学背着沉重的书包睡眼惺忪地挪动。要不怎么有那么多家长愿意砸锅卖铁去买学校旁边的房子,或者租学校旁边的房子,大多是为了孩子多睡会儿。

一位高中女生乔飞尔开启了一个名为「手指证件照」的项目,拍摄了117名中学生的手指,发现那些长期握笔的手指,第一指节处,几乎都有一个被磨出的茧子,而且有的已经严重变形,甚至是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更明显。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初高中生,周末单休,或者一个月休两天,从早上五六点到晚上十一二点,比成年人坐在椅子上的时间还长。

付出这么多时间,他们学到的东西与付出相匹配吗?

本该学校教育是为了启发和引导,最起码孩子的生命力应该被激发。恰恰相反,孩子们受教育的过程中恰恰失去的是生命力。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生命力写作”,想从写作中来激发孩子的生命力,但是感觉太难了。

孩子们在不断刷题,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学习新知识的兴奋,而是疲惫和无意义。

他们很少能在阳光下奔跑。他们变得娇气,变得没有活力,他们触摸不到植物的生长,嗅不到泥土的气息。

孩子们从无奈到无感。等到上了大学,他们开始与这种无力感抗争。他们夜跑,他们探险,他们想把失去的找回来。可是,很难。

此外,这一代的孩子们要吃的苦还有更深层次的苦。

像我刚才开头提到的博士求职的例子。本该学校是要秉承诚信与尊重,对人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尊重。然而,当我们的孩子花费了十几年的精力进了这样的院校,传授知识的并不是在创造知识的人,那么,孩子的价值观如何树立。孩子们要面对的是什么,精神上、道德上、心理上的挣扎。而这些苦,本不该让孩子们来吃。

人与人之间如果一直有信任,有尊重,那么相处起来比较轻松,比较简单。而没有了信任和尊重,互相猜忌,互相内耗,又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这种苦,也本不该吃。

我在大学授课的时候,教室里总会有一些孩子全程戴着口罩戴着帽子低着头,我看着总是很心疼。20来岁的年轻人,没有活力,也没有与世界交流的欲望。

当我问到学生们他们小时候玩的游戏时,他们很漠然,大多传统游戏孩子没有玩过。我也想起,今年暑假我回老家,在村子里溜达的时候,发现非常安静。小的时候,到了寒暑假,村里很热闹。街道上有三三两两的小孩子在玩各种游戏。而现在,我转了几条街道只看到两家门口有小孩子,但都拿着手机在玩,没有看到一个丢沙包、踢毽子或玩斗鸡或棋类游戏的,甚至连奔跑的孩子都看不到。空心化的村子,真的没有活力。

他们要吃的苦,是社交的苦,精神的苦,是无法言说的苦。

这种苦,也不知道要苦向哪里?何时是个头?如何破解?

让他们放下手机吗?俨然我们的生活、孩子们交作业,都要求用到手机。手机是工具,不能抛弃。

他们都想把自己躲起来,不社交,真的好吗?未必。

要么,就是优绩主义,无限的活动,无限的比赛,无限的信息知识,学生们无限地努力。让他们停下吗,他们不敢。

想当年,我们的祖先,从洞穴出来,也许以为衣食无忧就是人生乐事了。哪里会想到,自己的后代们,还有这些无以言说的苦。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这一代孩子正在吃无以言说的苦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