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家从儿子小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他的教育,生怕一步走错,毁了孩子一生。可是,谁能想到,按部就班养大的儿子,到了青春期,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我们说的话他充耳不闻,成绩一落千丈,整天对着我们摆脸色。这一度让我和老公暴跳如雷,觉得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都白费了。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们家从“养废”儿子到逐渐找到教育方法的经历。希望能给同样在为孩子教育问题操碎了心的家长们一点启发。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变坏”了?
先别急着说孩子叛逆!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从乖乖听话变成了顶嘴、冷漠,就会觉得“这孩子怎么突然变坏了?”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觉得儿子就是故意跟我作对,甚至怀疑他是不是交了什么“坏朋友”。
可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其实是我们家长的误解。孩子的“叛逆”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他们成长的自然过程。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说白了,他们不再是那个小小的“跟屁虫”,而是个有自己想法的“准大人”了。
我记得儿子刚上初中那会儿,突然特别喜欢看玄幻小说,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我让他去写作业,他都漫不经心地答应,最后作业拖到半夜才写完。我气得不行,觉得这孩子就是不听话,整天想着逃避学习。于是,我狠狠数落了他一顿,甚至把他的小说都撕了。
结果呢?儿子不但没改,还跟我对着干,开始偷偷摸摸地看书,成绩也越来越差。有次他甚至冲我吼:“你为什么总是管我?我自己知道该干什么!”当时我觉得自己心都凉了,怎么养出这么个“白眼狼”?
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绕不开。青春期的孩子,真的不能再简单粗暴地“管”了。你越管,越对着干;你越吼,越远离。
父母的“操碎了心”,其实是孩子的“压力源”
我们这一代父母,往往有个误区:觉得为孩子好,就得事无巨细地盯着,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孩子的感受呢?他们只会觉得你是在控制他,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我当时就是每天盯着儿子写作业,成绩稍微有点下降,就开始数落他:“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错?你到底有没有努力?”“你看看人家谁谁谁,怎么学习就那么好?”说白了,都是为了激励他,可结果呢?反而把他逼得越来越烦,甚至有段时间他连话都不愿意跟我说。
后来我在一次家长会上,听班主任说,其实孩子的学习习惯早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定型了,到了初中,家长再怎么“逼”,也只能适得其反。孩子不是不知道自己成绩不好,而是他们压力太大了,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听到这话,我一下子愣住了:原来我一直以为我是在帮他,实际上却成了他的“压力源”。
不要在细节上“抠”孩子,学会放手
就像种树一样,树苗长大了,总得松松土、透透气,不能总捆着绑着。孩子也是一样,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家长都犯了个错误,就是在小事上“抠”得太紧。
举个例子,我以前对儿子的作业要求特别高,错一个字我都要让他重写,写得不工整也会被我训斥一顿。每次考试后,我都让他把错题抄十遍八遍,直到他记住为止。可是这些小“抠”反而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开始厌学。
后来我学会了“放手”。再看到他写作业潦草的时候,我不再上纲上线,而是开个玩笑:“你这字,老师看了估计要用放大镜了!”轻松的语气反而让他更愿意去改正。其实,孩子也不希望自己表现差,只是有时候,我们逼得太紧,反而适得其反。
调整沟通方式,“以柔克刚”
以前,我总觉得孩子要听话,家长的话就是“圣旨”。可当我开始反思自己跟儿子的相处模式时,我才发现,自己很多时候说话太强势了。比如儿子放学一回来,我就劈头盖脸地说:“作业写了没?别光想着玩!”这让孩子觉得我只是看他不顺眼,根本不关心他。
后来,我试着换种方式,先关心孩子的感受:“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慢慢地,孩子也愿意跟我分享他的想法了。再说到学习时,我不是直接命令,而是引导他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次考试出错的地方,你觉得是哪里没掌握好?”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反而让他更积极地去面对学习。
还有一次,儿子考试没考好,本来我想狠狠批评他一顿,但转念一想,还是忍住了。我跟他说:“没关系,这次没考好的地方,咱们一起分析一下,看看下次怎么改进。”他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竟然主动跟我讨论起解题思路来。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理解和引导。
总结: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智慧”陪伴
育儿这件事,真的是一门终身的“修行”。我们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好,可有时候,我们以为的“好”,却成了孩子的压力和负担。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亲子关系的“高危期”。如果我们还是用小时候那套“说教”和“命令”来管教孩子,往往只会引发更多的对抗和矛盾。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当你觉得孩子“叛逆”、不听话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用错了方法?我是不是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
记住,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坏了,恰恰相反,这个时期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陪伴。我们要做的,不是“逼”孩子,而是给他们一个安全、宽容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
最后,送给所有家长一句话:“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曲折,父母的智慧和耐心,才是孩子逆流而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