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个调查:你们知道,老师最怕遇到怎样的家长吗?底下很多老师说出了自己从业路上遇到过的奇葩家长。
深圳一位班主任,暑假在家莫名收到投诉电话。因为一学生溺水了,他的家长找到学校,问班主任为什么没有做好防溺水工作;
一学生经常旷课,老师打电话联系他家长,没想到一直打不通,等到真接上了,对方开口就是我不随便接陌生电话的。好笑的是,这位老师之前已经联系这个家长很多次了,很明显,这个家长在装糊涂,摆明了不想管孩子的学习;
一学生在外偷东西,老师过去接,给家长打电话,结果家长回了句,有事去不了。
有一种痛心,叫家长生而不养。有一种无奈,叫家长永远记不住自己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教育再好
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从业路上,老师听过太多这样的话:
“我们都没啥文化,教不好孩子的,老师你本事大,我家孩子就靠你了。”
“孩子学得好不好,学校才是关键,好老师更是关键。”
“我们也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啊,可我工作忙,哪有办法?”
诚然,教书育人是老师的使命。可家长把学校当托管,把老师当成孩子教育的唯一责任人,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再会教的老师,也没法面面俱到,管教好每一个孩子。
我们的孩子,好比一颗小树。小树最重要的根系,是家庭教育。小树的枝干,是学校教育。小树的叶子,是社会教育。
根系、枝干、叶子,都缺一不可。但这三者中对孩子一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
缺席的父母,放养的教育,养不出熠熠生辉的孩子。
学校教育再出色,家庭教育也是所有教育的起跑线。
不管老师多有担当,老师无法教育到的地方,都是父母的责任。
父母的教养,将成就孩子的品性。
父母的格局,将成就孩子的格局。
每个父母都该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孩子的教育,我之责任。孩子的成长,我得负责。
教育到最后
拼的都是家长的态度
知名作家尹建莉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是否愿意看顾自己的孩子,选择在孩子的人生中当一个配角、还是主角,还是客串,这在当下看来只是形式和数量上的不同,可最终却决定了一个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
家长能为孩子的成长交出怎样的答卷,最终决定了孩子能拥有怎样的人生。
或许我们只是普通家庭,给不了孩子豪华的学区房,但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爱与陪伴的家。
或许我们没读过多少书,学识比不上很多高知家庭,但我们可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多投入点时间跟精力。
或许我们没有一份耀眼的工作,社会地位不高,但我们可以用自身的好品质给孩子树立榜样。
其实孩子之间的竞争,更多是在拼家长的态度。
一个没多少财力,但综合素质强,愿意在孩子教育上付出心力的家长,一定远胜于那些有钱却不陪孩子的家长。
莫言也说过:“怎么很多农村父母也能养出厉害的孩子呢?因为在教育问题上,家长的态度往往比他们的知识水平更能影响孩子的幸福感和价值观。”
家长立好规矩,孩子便会行事有度;
家长愿意陪伴,孩子就会乐观积极;
家长为人善良,孩子就会踏实良善。
成功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成功父母。
父母的成功不是指赚到多少钱,而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多用心。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
世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家长。
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便是和孩子携手成长,互相影响,互相成就。
家校共育
铺就孩子的成才之路
一位校长不止一次强调:教育的最终成效取决于家庭与学校的一致性。
并非所有学霸都是老师培养出来的,同样,学渣也不是学校单方面造成的。
如果家庭教育的质量不佳,即使学校教育再出色,也难以产生实质改善。
听过许多教师说,面对学生,他们是想管又不敢管。
管了,担心被投诉丢饭碗。
不管,良心又过不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无法合力,就是失败的教育。
每个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背后,往往站着一群支持老师的家长。
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心愿都是孩子能成长成才。
家长和老师齐心,孩子才有希望。
不为难老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恰如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说:
“我特别希望家长们能够理解,家长与学校之间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关系,也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携手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孩子成长的重任。”
拥有恪尽职守的老师,和以身作则的父母,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
家长与老师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彼此支持,才能铺就孩子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