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刷到两个妈妈发的帖子,一个说儿子的手机被爸爸砸了,一个说孩子的平板被爸爸砸了。
原因都是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好,沉迷手机、平板不离手。
先不去评价父母这样的行为是否恰当。我们就来说说手机这个问题。
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手机、平板等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是一种让生活或学习更便捷的工具。
但,这些电子产品,也成了很多父母在教育上的痛,不能完全阻止孩子不接触平板手机,也不能保证孩子使用后不上瘾,孩子手机平板沉迷上瘾后,又管不住,也不知道怎么管。
如果你留心观察周围那些在孩子教育上遭遇困境的家庭,几乎都会提及孩子与手机的问题,比如孩子深陷于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等,失去了对时间和行为的自控力,导致成绩下降、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告急。
有人说,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行。
这话不是危言耸听,但也不完全绝对。
虽然手机都是一样的,但孩子和孩子却不一样,父母与父母也不相同。
有些孩子天生自律性强,自控力爆棚,再加上父母正确的引导,不会受手机影响,不会沉迷。
但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在孩子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上,还是要提高警惕,做好教育和引导。
别到最后,孩子出现问题,只让手机承担所有,去背锅。
01
接触手机,越晚越好
前段时间,给我女儿开了家长会,班主任就建议,对于手机,越晚让孩子接触越好。大部分孩子心智不成熟,自制力比成人差,很容易被手机里的游戏、视频诱惑,越玩越上瘾,最后影响学习。
一位专家曾直言不讳的说:“对于孩子来说,手机就是精神鸦片”。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短视频会削弱孩子的思考能力、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更有研究发现,长期沉迷手机、长时间玩手机的孩子,大脑会出现萎缩。因为刷手机而获得的即时满足感,阻碍了大脑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的体验,大脑缺乏有效的刺激,会停止发育甚至萎缩。
因此,父母不要过早让孩子接触或使用手机。
比尔·盖茨的三个孩子,都是在过了13岁生日后,才被允许使用手机。
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也不允许他的孩子在14岁之前拥有智能手机。
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智能手机那些精心设计的游戏和娱乐内容 ,对成人都极具吸引力和诱惑,对于孩子而言更是难以抵御的。
所以,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纪,父母应避免手机给孩子带来的潜在危害,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孩子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活动。
02
父母做好陪伴并以身作则
孩子沉迷于手机很多时候是因为精神空虚,感到无聊,就像成年人在闲暇时也很容易陷入刷手机的状态,但若生活充实忙碌,又怎会有时间一直摆弄手机?孩子离不开手机,从本质上反映出他们内心对情感和陪伴的渴望,以及缺乏足够的自控力来抵抗这种容易获得的 “低级乐趣”。
其实孩子的快乐很简单,玩泥巴都能玩一整天。
关键是看有没有人能陪伴他们。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习惯用手机带娃,为了让孩子不哭闹,不打扰自己,就扔给孩子一部手机,父母倒是轻松了,但对孩子却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影响视力,一玩玩一天,孩子的认知和情绪,自控力以及社会能力都严重减弱。
等孩子上了小学初中,家长忙于工作,还没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无聊或者遇到无法排解的情绪,自然就会去手机的世界中寻找乐趣、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亲子关系淡漠,手机成为孩子的一切,他们自然和手机更“亲”。
所以,父母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平时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学校生活,探讨下某个新闻,关心下与同学的人际交往。周末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参加运动或者和朋友聚会,参加科普实验、参观艺术馆博物馆等,增加亲子互动时间,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孩子就不会感到孤单,带孩子走进真实的世界,孩子就不会觉得无聊而沉迷虚拟世界。
让孩子知道,除了手机,世界上还有更多好玩有趣的事情。爬山、露营、骑行,甚至是简单的公园漫步,这些都是孩子应该去体验的。在这些活动中,孩子能感受到真实世界的美好和挑战,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在手机的 “低级乐趣” 中沉沦。
父母在手机的使用上要以身作则。莫言说:“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相关调查显示:17.8%的父母在和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只有20%左右的父母,能够真正陪伴孩子。
父母手机不离手,也不能指望孩子对手机不感兴趣。父母放下手机,孩子也就放下了手机。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对手机依赖,那就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让手机退出亲子之间的空间。
下班回家,陪孩子下个棋,做个小游戏,或者聊天做个深度沟通,一起看看书阅读等等。
父母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未来才会长出 父母期待的样子。
03
写在最后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沉迷手机的虚拟世界,就会失去探索真实世界的动力。
手机带来便捷,但不能主导成长;屏幕可以展示画面,但不能替代经历。
让孩子远离手机依赖,拥抱真实的生活,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心智成熟,独立有担当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