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兔姐已经是幼儿园大班,姐弟俩又是同一所幼儿园,半天的家长开放日,没理由被震惊才对。
事实上,参加完弟弟班级的家长开放日回来,我有点担忧……
1.对抗能力弱。
豆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都不错,也因为姐姐已经在幼儿园上学,经常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对幼儿园并不陌生。
原本,他入园,我并不担心。
但直到2个月之后,“排斥感”才稍微减少。
《养育男孩》有个观点,不应该让男孩那么早上学,最好晚一年。而且,男孩子的分离焦虑远高于同龄女孩。
所以,卡点出生就上学的豆弟,真的不该这么早入园?
有一天我发现,豆弟曾经挂在嘴边的“我厉不厉害”消失了。
看了同班同学的年龄和体格,才明白,他在班里,属于被碾压的。
豆弟一直都是班里的定海神针,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活动,参与兴趣都不大。
这是自从入园开始就有的表现,只要他不想做的,不管别人如何威逼利诱,都不为所动。
我以为,只是单纯的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直到开放日,操场上的游戏道具、滑滑梯,他都不去玩。
“你为什么不去玩?”
“因为XXX在那,我怕他撞到我。”
豆弟说的那个同学,年龄上,比他大一岁,体格上,是他的的两倍。前几天在滑滑梯一起玩,脑袋被撞了个大包,心理留下阴影。
而这样的同学,班里有好多个。
打压一个男孩子,只要在力量上战胜他就行了。
所以,豆弟越来越喜欢“观察”,在确保环境足够安全才会加入的孩子来说,需要的不仅是不催促,还有足够的时间。
只有给出足够时间去观察,确认安全之后再行动。
可惜的是,豆弟幼儿园操场与一间教室差不多大,各班级做早操都需要分批进行,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孩子去观察和思考。
2.节奏快。
家长开放日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成果展示会”。
孩子懂不懂规矩、自理能力是否提升等,都在半天时间集中表现出来。
幼儿园为了尽可能多展示孩子的学习成果,会比平时安排的内容更多。
开放日从入园到午饭前,安排了早操、亲子手工、室内亲子游戏,区角游戏、手指操、带看绘本。
项目丰富的同时,也过于快节奏。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动作慢、指令感弱很常见,安排的事情太多,看上去丰富,实际上,每一项都没有很好的体验,有种“一直被催促”的感觉。
在亲子手工那环节,我和豆弟只完成了部分,去了趟卫生间,还没回来呢,游戏时间已经结束。
豆弟看着被清空的桌面和自己还未完成的手工,崩溃大哭:“我还想玩。”
没有相互讨论、思考的时间,更没有享受游戏的乐趣。即便抓到“考卷”就开始答题,时间都不够。
为了“展示丰富性”,失去“体验趣味性”。
同样,在区角游戏和室内亲子游戏中,也都是在赶进度。
不知道这是因为家长开放日专属,还是平时节奏也这么快……
3.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
每年幼儿园开学,都会有家长提出异议,关于幼儿园的餐具,是否可以把饭菜分开。
幼儿园给出的理由是:秋季天气渐量,孩子进食速度慢,如果饭菜分开凉的快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再从餐具清洗和消毒工具上来看,不锈钢的大碗更方便。
我倒是能接受,饭菜放在一个碗里。毕竟,公办学校的“食堂”几乎都这样。
但是有一点不合适的是,幼儿园只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碗,如果想喝汤,就只能把饭菜倒掉,要么就只能接受泡在汤里的饭菜。
对于那些能接受“先吃饭后喝汤”的孩子来说,没问题。
但如果对于,想“先喝汤”或者,想“一边吃饭一边喝点汤”的需求,就没办法解决。
幼儿园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无外乎就是吃喝拉撒睡玩。
如果,玩不能尽兴,吃不能管饱,只有“规矩”,大概率,是痛苦且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