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二年级能得高分的孩子,进入三年级有的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语文增加了阅读理解和作文。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阅读理解。
提起阅读理解,没几个大人孩子不头疼吧。这东西不像生字词可以提前复习,感觉就像是两眼一抹黑就去考试了,做的怎么样全凭运气。
虽说阅读理解不可能像课文背诵和生字词一样复习到原题,但平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以训练的。
最容易提升的就是阅读速度。不用你深入理解什么,只需要你看的足够快。
现在的阅读理解,先不说难度,光是字数就越来越多,有的同学别说做题,看到整面的文字就懵了,根本没耐心读完。看看题目,文章随便扫两眼就匆匆答题了,这能答到点子上真是全凭运气啊。要么就是读的太慢,做不完题。
所以我们先要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怎么提高?大量阅读!读的多,慢慢速度就起来了。还可以计时训练,比如预习课文时就是很好的训练时机,快速默读文章后,让孩子说说大概写的是什么事。
除了阅读速度外,最重要的还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有的家长买来一堆书扔给孩子,孩子看的也很起劲,可是家长很疑惑,怎么阅读理解不见提分呢?这就是家长错误的想法,觉得读书多就一定理解力强。这二者不能完全划等号。
因为孩子欠缺了最重要的一步,思考。读书不想,犹如隔靴搔痒。
我们需要参与进孩子的阅读过程中,以此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比如,可以问一问孩子,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哪个?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
你看,这不就是归纳总结能力吗?通过这些看似无意的聊天帮助孩子去思考。
在这样有思考的阅读中,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随之提高,再加上做阅读理解题的一些方法,考试中阅读理解就不会丢分。
第一步,先看题目,快速通读全文。
通过题目就能大概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
然后快速通读文章,重点看开头结尾和每段的第一句话。
如果是写人写事,要能说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或者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如果是写景状物,要知道他写的是什么东西或景物,从哪几方面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二步,看问题,圈出关键词。
这可是很好的做题习惯。比如题目中问第三自然段,描述了某个事物的什么特点,那么第三自然段就要圈起来,提醒自己别找错位置,然后某个事物也要圈画,别找错对象。
第三步,就是带着问题再去详读文章,在文章中找答案。
一般阅读理解题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这里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先在文中找到问题的原词或原句。然后在它的前后找答案,一般答案都出现这里。能用原文回答就就用原文话回答,回答不了的再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