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找我吐槽:没想到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前两天降温,她给女儿找了件厚外套,让她穿去学校。
女儿拉着一张脸,不耐烦地说:“你干嘛?我不穿,冷不冷我自己不知道啊!”
看到女儿的反应,闺蜜气不过:“发什么脾气啊,你爱穿不穿!”
母女俩不欢而散。
我告诉朋友,做好心理准备,孩子正式进入青春期了。
恰如作家刘墉总结的青春期危机:没良心。
心理学研究认为,青春期孩子的一个主要人生任务是角色认同。
与父母分离,走向独立,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这个阶段,有一点很重要:界限。
如果父母不懂这一点,错误养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你的过度关心
是对孩子的冒犯
我有个学员,是全国优秀教师。
儿子在她的培养下,从小优秀,各科成绩都很好。
到了14岁,进入青春期,儿子经常与她发生冲突。
开始是口头争执,最后儿子直接武力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
孩子也不去学校了,在家从早到晚玩游戏。
事情是怎么发展成这样的呢?
这个妈妈,倒也没做太过分的事,就是手伸得太长。
看到儿子经常在手机上和朋友聊天,偷偷删掉了他的微信好友。
这些朋友,都是儿子以前小学的同学,现在不在一个初中。
儿子情绪失控,甩门而出,好几天没和妈妈说话。
孩子的问题,妈妈还经常发到家庭群,希望有亲戚能帮她。
儿子看到,直接退群,对她进行各种辱骂。
妈妈很委屈:
“你怎么那么不知好歹?我辛辛苦苦养你这么大,我不都是为你好,大街上那么多人,我怎么不管别人?”
妈妈以为是为孩子好,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冒犯。
这个妈妈的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心理定势”。
也就说,用旧有的经验和方法,来看待和解决新问题。
青春期孩子,处于心理断乳期。
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需要两种感受:满足感,边界感。
身心的快速变化,让他们渴望独立和自由,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如果家长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中,觉得孩子还小,冲突就发生了。
你越关心,他们越反感;你越热心,他们越愤怒。
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独立,误解为叛逆。
这是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我们家长要及时更新教养方式。
退后一步,给孩子空间,哪怕再关心,也要适度降点温。
养育青春期孩子
父母要戒掉这“三颗心”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缺乏界限感的家长,会把孩子吞没。
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应该退后一步,尊重孩子自我成长的方式。
但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父母效能”创始人哥顿博士指出,家庭中边界应该这样划定:
“当孩子的行为没有妨碍到大人,就不是大人的事情,而是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解决。”
我给大家拆解了一下,可以从下面这3点做出改变。
1. 日常生活,不要太热心
看过一部剧,有个场景印象深刻。
青春期的儿子要洗澡,妈妈站在浴室门口,各种叮嘱:
洗完澡,穿哪件衣服;
之后再喝杯热牛奶;
等头发干了才能睡觉;
……
儿子忍无可忍,对着妈妈怒吼:
“你那么喜欢管我,干脆等我30岁了你也来给我洗澡得了。”
他狠狠关上浴室门,对抗妈妈。
可想而知,这样的亲子关系,日后一定问题重重。
面对青春期孩子,不是给出所有的爱就够了,还要爱对方向。
吃喝拉撒睡,这些日常生活,都是孩子自己分内的事情。
父母只要确保孩子有饭吃,有衣服穿就可以。
至于吃多少,有没有按时睡觉,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
少一些自以为是的关心,多用行动表达爱。
2. 学习问题,不要太关心
很多家长,日常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总绕不开学习。
孩子回到家,就追着问:作业写完了吗?
看到孩子玩,忍不住指责:作业没写完,就知道玩!
很多孩子的厌学情绪,就是家长管出来的。
适当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往往会有意外之喜。
有个学员,以前总是盯着孩子学习,一说孩子就烦。
为此,母子俩没少冲突。
我建议她把重点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少干涉孩子,学会放权。
她照做了。
初三上学期,她问儿子有什么学习计划?
儿子让她别管,让他按自己的节奏来,他知道怎么学习。
她说:行,需要帮助就说一声。
整整一年,在学习上她基本没再关注过,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期末考试,孩子进步了9名,特别高兴,说要努力冲进前十名。
我们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智慧,有向上的愿望。
为人父母,做好安抚、支持工作,其余的交给孩子自己做主。
孩子感受到尊重,就会自发地想要变好。
3. 隐私问题,不要太好奇
北大教授徐凯文分享过一个青少年自杀未遂的案例。
这个孩子家庭美满,父母也很关心他,没有理由自杀。
经过长时间的咨询,徐教授发现了原因:
父母进他的房间从来不敲门。
他的隐私没有得到尊重,于是用极端的方式来争取自由。
我见过很多父母,打着关心孩子的旗号,窥探孩子的隐私。
这些行为,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父母的爱有界限,懂得分寸感,亲子关系才和谐。
有网友说,在她青春期的时候,父母给了她“自由的界限”。
跟同学聚会只要打好招呼,进房门一定会敲门。
她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被尊重的,反倒没有叛逆欲望。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
“赢得一个十几岁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
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和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平等的家庭氛围,有界限感的亲子关系,科学的教养方式。
这些都是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的重要保证。
永远记住: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越多越好。
恰当的界限,才是爱孩子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