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家孩子上高中,见网友被骗了。
去见的时候,父母怎么说网友不靠谱,网上的聊天不可信,孩子不但不听,还说父母懂什么,现在什么年代了,你们还要过去的思想要求我,天天不要说你们吃得盐多。
结果自己的钱被骗了,吃了哑巴亏。
现在网路时代,学习方便,查找资料方便,但同时网路又是混乱复杂,孩子没有辨别是非,分辨真假的能力,尤其是相信网上的信息,不相信父母老师的话。
教育不是万能的,父母尽力就好。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经说过:“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吃亏和吃饭一样,吃多了自然就会成长。”
02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撞南墙的例子比比皆是,三国演义里边的马谡,撞南墙,把命也搭进去了。这故事我也给孩子讲了,不听劝,会吃亏。
诸葛亮率军北伐以来,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数次大败魏国都督曹真。
无奈之下,魏主曹睿又重新启用了司马懿。司马懿的每一次行动,必有成果。
面对这样的重量级对手,诸葛亮都得小心翼翼。而马谡大言不惭“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
诸葛亮问谁可以守街亭,因为街亭非常重要,全军的水源,如果被切断,相当于害了全军。
马谡请战,诸葛亮认为马谡没有实战经验,这么重要的位置,他担任不了,结果马谡再三请求,并且以全家性命做担保去守街亭,诸葛亮被他的真诚打动,派他前去,马谡签下军令状。
马谡之前都在幕后做参谋,这是第一次带兵冲向前线。诸葛亮不放心,让副将王平跟着,关键时刻劝谏。
在诸葛亮面前,他还能有点谦虚的模样,而一旦当上了将领,就开始骄傲起来。
言语上对副将王平极其不逊,指责实战经验丰富的王平的意见为妇人之见。
诸葛亮走的时候,叮嘱一定在路口下寨,这家伙,自作主张,他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作战方案。在街亭附近的山头上安营扎寨。
这就像父母叮嘱孩子一样,孩子也答应了,但是做的时候,自己想怎样干就怎样干。
他的理由是: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当王平又指出一旦魏兵断绝山上水源,军士将不战自乱。可是马谡又搬出兵法理论“置之死地而后生”。
兵法云: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马谡压根没有真正搞懂“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利和弊,不知道此理论的适用条件,什么时候可用,什么时候不可用。
王平怎么劝谏都无效,知道马谡要撞南墙,自己不能跟着撞,赶紧申请带着五千兵马在山的西部驻扎。
而马谡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驻扎在山上,居高临下,还想着破敌。
当敌人司马懿知道街亭的守将是马谡后都大笑:“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结果曹魏大军蜂拥而至,围住孤山,再把水源切断,马谡真的是把自己置之死地,但是没有后生。
没有了水这个生命之源,士兵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投降的投降,被杀的被杀。这样,战略要地街亭就被魏军占领了。
诸葛亮苦心经营的第一次北伐,就因为街亭的丢失而黯然收场。
马谡作为幕后的参谋还是有一定能力,否则诸葛亮也不会把他留在身边,但是缺乏前线的经验历练。其人性格倨傲,不听别人劝谏,是他的性格弊端。
马谡仓皇出逃,逃过了魏军的兵刀,这南墙撞大了,等待他是军令状的执行。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所挥的泪,不是为马谡而流,也不是为丢失街亭这个战略要地而流,而是为先主刘备临终的嘱咐而流:“此君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从观察马谡来看,刘备看人的眼力准而狠。不料一语成谶,成为了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
诸葛亮自责没有记住刘备嘱托,自降三级,也是一种承担责任的做法。
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多理解孩子,多陪伴,但是再正确的道理,也不是万能的,有些路孩子自己走,会遇到挫折与失败,撞了南墙,吃了亏,才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