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大家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个温柔微笑、口才了得、三言两语就把家长哄得服服帖帖的形象?
现实中,并不是每个幼师都自带“话术大师”光环。
不少老师干活一流、带孩子顶呱呱,可一见到家长就愁,满肚子话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嘴笨手足无措。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帮帮“嘴笨”的幼师们。
以下这些沟通小妙招,学会了你就能轻松自信地跟家长沟通,再也不怕“尬聊”!
1. 先准备,再开口:写个小提纲
沟通怕的是没逻辑、东一句西一句,家长一听就糊涂。
所以,在找家长聊之前,不妨先花五分钟写个小提纲。
先把要点理清楚,比如孩子最近的表现、哪些方面有进步、哪方面还需要家长配合。
这样一来,不但能保证逻辑清晰,还能避免沟通时自己乱了方寸,支支吾吾让家长产生误会。
甚至有的老师干脆拿张纸,把孩子的优缺点写下来,再加上自己的观察和建议,见面就能轻松对着“清单”沟通,减少了紧张。
2. 先表扬,后建议:家长听得舒服才肯配合
“你家孩子上课老不听话”,这种开场家长谁听了谁别扭。
家长一紧张,沟通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沟通时,可以先从孩子的优点说起,比如:“小明在班上特别懂礼貌,和小朋友们玩得也很开心”。
然后再提到孩子的不足,比如说:“不过有时候他上课会注意力不集中,可能需要咱们一起想个办法”。
先表扬再提建议,家长心情轻松,才更愿意接受和配合你的建议。
3. 简单明了,不绕圈子
有些老师沟通时,习惯绕来绕去,怕直接说会让家长不高兴。
其实,绕圈子的效果通常更差,反倒让家长一头雾水,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表达啥。
特别是面对“嘴笨”的老师,越绕越容易失去重点。
所以,不妨直白一点,简单明了地告诉家长孩子的问题在哪里,自己会怎么引导,需要家长配合什么。
这样沟通既有效率,也能让家长更容易理解。
4. 多用具体例子,少用“专业术语”
幼师们经常习惯于用一些教育专业术语,比如“注意力发展不足”“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但很多家长对这些术语不太熟悉,一听反而一脸茫然。
与其讲专业术语,不如用具体例子。
比如可以说:“今天上课我们讲了小鸟的故事,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听,但小明可能走神了,一直玩自己的手指头”。
这样具体生动的描述能让家长更清晰地了解问题,也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5. 用“我观察到”,而不是“你家孩子就是这样”
很多家长其实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并不完全了解,有些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和平时在家完全不一样。
如果老师直接说“你家孩子总是捣乱”,家长可能会觉得你在“贴标签”。
所以,不妨用“我观察到”这样的表达,比如:“我观察到最近小明在班上比较活跃,常常逗其他小朋友”。
这样既客观又委婉,避免了家长产生防备心,也为进一步沟通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6. 耐心倾听家长的回应,不急着打断
沟通是双向的,老师们表达完自己想说的内容后,要记得耐心倾听家长的反馈。
家长可能有一些疑问或者不同的看法,比如他认为孩子在家表现很好,或者有其他教育观念。
这时候,千万别急着反驳或打断家长。
倾听不仅是出于礼貌,也有助于理解家长的想法,找到更合适的沟通方法。
而且,耐心倾听可以让家长觉得自己被尊重了,也会更加信任你,沟通就会顺畅很多。
7. 别忘了跟进沟通结果
沟通完了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后续的跟进也很重要。
比如,之前和家长沟通过孩子上课注意力的问题,那么过几天可以再跟家长聊聊,汇报一下孩子的进步,或是进一步交流需要调整的地方。
沟通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定期跟进不仅能加强家长的信任,也能让他们看到自己配合后的效果。
这样的反馈能让家长感受到自己和老师是一个团队,愿意继续配合下去。
8. 善用微信沟通,避免现场尴尬
嘴笨的老师,其实可以善用微信。
尤其是一些不紧急的沟通事项,不一定要面对面说,可以通过文字表达。
这样既能保证沟通清晰,还能在发出消息前检查一下措辞,避免当场紧张出错。
如果担心信息量大,甚至可以在微信里打一个语音,让家长在有空时听完,也不会造成沟通上的压力。
而且微信记录下的沟通过程还能作为日后参考,减少误会。
嘴笨不可怕,沟通是门技术
其实,老师们在沟通时并不需要特别能说会道。
关键是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步骤,理清思路,重点突出,让家长感受到你的用心。
嘴笨没关系,只要你态度真诚、表达清晰,家长就能感受到你对孩子的关爱。
记住,沟通不在于“说得漂亮”,而在于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意。
所以,即便你嘴上笨拙,但行动上的真诚才是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今后再遇到家长沟通难题,不妨试试这些小招,搞不好你会发现,其实沟通并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