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做了妈妈之后,许多女性才开始看见自己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一位妈妈说:

“当我对我的孩子吼出‘你就是一个废物’时,我惊呆了!

我学习了这么多育儿知识,怎么也想不到我会说出来这样的话。

那一刻感‍觉自己像个魔鬼,像被那些很糟糕对待过我的人附身了一样。”

还有一位妈妈说:

“当我不依不饶地逮住孩子的错误穷追不放时,我突然想到曾经也被妈妈这么对待。

过去的许多记忆重现在眼前,我默默地离开了孩子的房间。”

几乎每一位妈妈都会从自己不经意的养育行为中,看见自己曾经被养育时的蛛丝马迹。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契机,在孩子出现了一些很难被直接“解决”的问题时,许多妈妈才开始把注意力从孩子那里撤回,从自己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出口。

我经常听到妈妈讲“不知道该如何养好孩子,感觉很多地方都做错了”,其实对于养育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向自己的经历学习,特别是那些羞于自认的经历。

那些我们自认为做得很不好的地方,恰恰潜藏着我们过去成长经历的伤痛,当妈妈开始成为妈妈去教养孩子时,使出来的“功夫”里大多会带着这些未疗愈的伤痛。

拆解自己的“功夫”,还原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就走通了养育的路。

没有任何一位妈妈能提前学会如何养育一个孩子,除非妈妈从现在的养育中,意识到自己曾经成长中的缺失,才能在问题中学习接纳自己,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从孩子那里

看见自己的无力

在我跟一些养育出现困难的妈妈聊天时,发现许多问题其实很早就凸显出来了。

比如,有许多妈妈在刚生完孩子时容易产后抑郁,虽然有受到身体激素变化的影响,但心理压力常常是更大的因素。

孩子的到来,急剧压缩妈妈的空间。妈妈不仅要照顾孩子旺盛的需求,还可能无法向家人讲出自己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拒绝家人们越界的要求。

这时候,妈妈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不仅常常被忽略,还会面临很多的评判和要求。这导致很多妈妈也会无意识忽略自己的需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苛,对做不好的事情感到羞愧。

我曾经见过一位妈妈,她总为自己忍不住对孩子情绪爆发而苦恼,她说:“我知道应该对孩子有耐心,可我就是做不到。”

她问我:“我是不是太糟糕了,我是不是一个很不称职的妈妈?”

我请她为情绪爆发这个部分留出空间,感觉一下情绪爆发的那一刻的感受,看看会想到什么。

她说:“我感到深深的无力,家里一团乱,工作没成果,连孩子也带不好,我好像什么都没干好,我真的很失败。”

我请她继续为这些无力留出空间,她开始柔软下来,说:“我想到我妈妈不允许我做不好,我必须事事做好,可是我又常常做不好,我经常被妈妈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她开始谈到她的生活时,家里的两个孩子都是她一手操持,一回家就忙得停不下来。而她的先生则会更多的加班,安排工作的事情,家里却很少帮忙,也几乎看不见她的辛劳。

我说:“你一个人要扛起整个家庭的担子,看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她说:“我过去从没有这么想过,我只是觉得这是每一位妈妈都该做的事,是我做得不如别人,连有情绪都是不应该的。”

常常是这种不应该,阻碍了妈妈去获得来自于自我的接纳和支持,这恰恰也是妈妈的成长经历中最不被允许的部分——可以无力。

无力,是一种自我妥协,是一个从「要求别人」转向「接纳自己」的中转站。

在这里暂停,然后掉头往内走,我们就走上了一条通往理解自己的路,也是理解人性的路。

从孩子那里

放过匮乏的自己

有时候我喜欢问我的来访者一个问题:那又会怎样?

这样,我们就可以站在一个曾经绝不被允许的位置上,用小碎步往新的空间挪动一点。

这位妈妈说:“如果我接受我就是做不到那么好,我会有一些羞愧,但又有一些轻松。像一个被抽得停不下来的陀螺,终于可以歇口气了。”

当我们允许看见自己尽力做到的、跟想象中的距离时,并允许这个距离一下子无法突破时,攥紧的拳头就松开了。

这个松手的空间,恰恰是打开了养育的空间。

如果一个妈妈从来不允许自己在养育这件事上感到无力,从来不曾意识到有一些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那么她跟孩子之间,便不存在亲子关系这回事,而是活在了一种要做“好妈妈”的自我幻想里。

我们的确可以通过很多自己的做不到,去体会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感觉,包括很多的遗憾、缺失、不如意、羞愧以及自责,这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感觉,不是都得事事如意。

这时候,我们便具备一种基本的人性态度来对待自己和孩子,我可以做不到,我的孩子也可以做不到。不再需要无休止的纠缠、指责和自我怀疑。

不仅做不到,我们也会看见很多曾经做不到的、没有被允许和善待的,甚至还留下了很多难以释怀的伤痛。

当这些创伤浮现,隐隐作痛时,我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扮演一个全能的角色,自动弹出来很多对孩子严苛的要求。

如果我们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留意到它,我们就能放松下来,允许自己这些不被善待的缺失和匮乏存在,就可以做出跟我们的养育者不一样的选择。

这时候,我们既是孩子的妈妈,也是自己的妈妈,一只手接住孩子的无助,一只手接住自己的伤痛。

当孩子那里传来越来越多我们无法满足的正常需要时,我们也可以借此看到曾经养育的匮乏带给我们的功课。

看见之后,我们可能会埋怨和责怪,可能会感觉无力动弹,但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停止自我攻击。

如果一位母亲本来已经在养育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还要因此承受巨大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攻击,这将是更加的不堪重负。

每一位妈妈,都曾是一个孩子,在面临这个身份转换的同时,多少都会有艰难和无力,也会更深刻地看见自己的匮乏。

如果母亲可以放过匮乏的自己,便可以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有了一个协商而非必须的空间,放下过去背负的沉重包袱,既可以原谅自己的过失,也可以支持自己做新的尝试。

从孩子那里

学会关照自己

我们的养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会跟我们的父母如出一辙,不论我们多么不想活成自己的父母,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清晰地看见有些模式正深刻地存在于自己身上。

这样的“代际传承”总让人费解:明明我知道了这里有问题,而且已经在努力避免了,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其实,我们又如何知道我们的父母在养育时出现的问题,不是努力避免某一种状况的结果?

正因为自己吃过一些苦,所以一定不要孩子受同样的苦,这是大多数父母的心理。

比如,过去物质很贫乏,就努力给孩子好穿好吃,自己却省吃俭用;

又比如,成长过程太难了,就尽可能给到孩子更多的帮助和照顾,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再比如,感觉不到父母的理解、接纳和爱,就给予孩子一个极大的自主空间来自由生长。

每一个“矫枉过正”的背后,都有妈妈隐藏的未被满足的自我需要。因为我很缺,所以我加倍给你。

而孩子并不需要这么多,恰恰是妈妈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更需要被优先照顾。

如果我们拼命地给孩子,是为了补偿自己的心理需要。孩子不会珍惜和感激,妈妈也觉得自己养了白眼狼,这场付出与攻击的拉锯战就开始了。

“矫枉过正”中的老路重走,使我们真正想给的爱并没有给出去,孩子反而承受更大的心理负担。这样虽然我们拼命避免了,但却老路重走,或者走上另一个极端。

因为,我们不可能给出去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东西。

比如你没有体验过爱的感觉,那么你给出来的物质满足其实不是爱;

你没有享受过拥有美好事物的满足,你给予孩子再好的物质,他也不能好好享受;

你没有体会被理解,哪怕一再对孩子说“我理解你”,孩子也会觉得“你不了解我”。

妈妈只有先从自己的匮乏和伤痛中走出来,再来看见孩子,孩子才会真正接收到一种妈妈平和自在的爱,因为你已经体验过了,在你的感觉里就自然知道要怎么做。

所以,当妈妈想要努力给到孩子更多时,请先看看我们有没有更多地被自己善待和照顾。

如果没有,请先问问自己:“假如我今天对孩子的付出,孩子并不领情,也不确定会有怎样收获,我还愿意付出么?”

这样的协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一部分过度的自我牺牲,至少可以在付出前确定一下自我意愿。

哪里有过度牺牲自我的付出,哪里就有过度无法满足的期待。

妈妈只有先照顾好内心那个如孩子般充满渴望的自己,才可以给予孩子需要的照顾。

同时,妈妈们也要有意识地放松对自己严苛的要求,养育是一个不断觉察、调整和修正的过程,要始终记得:你很重要,比孩子还要重要!

在一些因为自己的困难无法顾忌孩子需要的时刻里,请优先关照你自己,等待恢复自我稳定,再来照顾孩子。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做了妈妈之后,许多女性才开始看见自己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