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一位在大学任教的老师说:
现在当大学老师真的让人提不起热情,因为很多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已经表现得死气沉沉。
他们在中小学阶段,就因为繁重的学业而被夺去了生气。
剩下的只是僵硬的躯壳,灵魂早已离自己十万八千里,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就像曾经发表“土猪拱白菜”言论的衡水中学学霸张锡峰所说的:
活着挺好,死了也无所谓。
这可能就是不断“卷娃”“鸡娃”所带来的后果。
想想很多中小学阶段的孩子,真的是没有自己的生活。
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是学习、作业、辅导班,躯体和精神都被外界操控着,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加上有的父母对自己现状不满意,于是就更加严格要求孩子。
自己混成这样,就是因为没有好好读书,没有一个好的文凭,千万不能让孩子和自己一样。
于是,在外界和内在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家长们无限压迫孩子的时间和精力。
美其名曰: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孩子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容易被父母和外界的态度所影响。
于是早早地被迫放弃本该属于孩子的天性,开始硬着头皮去卷。
可是这样卷孩子,真的能让孩子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吗?
还是说只是为了缓解父母自己内心的焦虑?
在教育行业工作过十几年,接触过一千多名学生和家长后,我得出一个结论:
普通家庭真的没有必要太卷孩子学习,因为很大可能卷了也没用。
02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有三,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孩子能否取得社会成就,并不是只由学习好不好决定的。
而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不少孩子的命运,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决定了。
父母的思想、见识、格局、经济条件,就已经决定了孩子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见过不少普通家庭出来、通过奋发图强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多年后基本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圈子。
而且越是那种乖巧听话的孩子,越难突破圈层。
相反,那些能够改变命运,甚至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人,都有一段把原生家庭搅得天翻地覆的经历。
我们看到的那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并不是读书本身发挥了多大作用,更多的是性格决定的。
孩子学习好不好,只是一种表象。
孩子能不能取得社会成就,学习好只是一方面,但绝对不是全部。
如果我们迫于社会和内心压力,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卷孩子的学习上,就必然会错过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
比如孩子可能因此而缺乏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以前看过一个新闻,在上海某中学,有学生在体育课上晕倒了。
旁边有位同学看到了,但是他却仍然在做自己的事情,对同学的晕倒无动于衷。
可能他内心太冷漠,觉得这关我什么事。
也可能他从来没有被教过遇到这种突发情况该怎么应对。
最终的结果就是,两分钟之后才有学生举手报告老师,但自始至终都没人敢上前搀扶。
条条框框把孩子们的热血和善良都给封印了,着实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
如果卷孩子的学业成就,是以牺牲人性为前提,那卷赢了又能怎么样呢?
另外,很多父母之所以卷孩子,都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不少鸡娃的家长都爱说这句话: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千万不能像我一样,像我就完了。
也许家长的本意是想刺激孩子奋发图强,但做法却是手把手教孩子变得自卑、怯弱。
父母如果认为自己是一滩烂泥,那么孩子就不可能会有青云之志。
03
父母就是孩子的原件,如果你想跳过原件得到一份完美的复印件,那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卷孩子不如卷自己。
卷自己并不是说一定要挣多少钱、取得多么高的社会成就,而是要学会活在当下,学会接受。
如果平庸,就试着和平庸的自己和平共处;
如果有某方面的才干,就试着全力以赴。
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允许自己做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不心比天高、不抱怨,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这样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多半偏不了。
同时努力学一门技能,既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宽松的经济环境,也可以近距离教孩子什么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当孩子看到父母努力的劲头时,他才会从内心相信:这世界上没什么事情是很难的。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觉得这件事情不难的时候,他才能迎难而上。
内心的积极自信就是这么构建起来的。
想要让孩子长大后取得更好的成就,除了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还有一件事情很重要。
那就是要把孩子本身的潜能激发出来。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自带能量的。
激发孩子潜能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吸食孩子。
如果我们剥夺孩子的自主权,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是在吸食孩子的能量给自己供血。
我们不要做吸血型父母,而要做供血型父母。
我发现那些能富过三代的家庭,都有这个特点:
就是父母认为孩子比自己强,自己没有资格去教导孩子。
这样的父母,内心是没有卡点的,不会为了维护内心的秩序而去控制孩子。
父母把自己的观念摆出来,让孩子自己去做判断。给孩子提建议,但不干涉他的决定权。
爱你,不是如我所愿,而是如你所是。
如此这般,才是普通家庭给孩子最好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