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他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
当我第一次在于尔克·舒比格的书中读到这句话时,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把它视作在贫瘠土壤里培养精神之花的座右铭。
时至今日,我依然还记得,十年前刚到这个学校时的情景:第一次顺着导航找到荒凉的校园时,内心也有些发凉。那时,除了一大片安置房以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周边的土地里种满了各色各样的蔬菜。在这所农转非地区的小学,学生的家庭条件一般,学习氛围也不见得很好,我总在想:“环境已然如此,我能做点什么呢?”
朱永新老师曾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水平。”
现在,物质水平诚然在提高,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我选择了“阅读”这条潜移默化、浸润人心的道路,希望阅读能给孩子们的精神打上珍贵的生命底色。
一、培养阅读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带领他们尝试一切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事物。想要读书,首先得有书可读。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开始,让他们每天带一本课外书到学校,课间可以翻看;图书角放置了孩子们捐来的书,可以大家一起分享;回家后,请家长陪伴孩子阅读,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早读课上,我们一起阅读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课堂上共读共学,课后请家长帮忙巩固。在阅读的时候,还能结合当天的教学,认识拼音和汉字,可谓一举两得。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教孩子们学会勾画、批注,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笔标注出不同类别的内容。尽管部分孩子有点困难,但方法总比困难多,相信他们在不断的摸索中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某一天课间,我看到一个男孩子坐在讲台前的台阶上,手中捧着一本书,正在认真地翻看。那会儿,周边的环境很吵闹,而他,却像处于另一个时空一样,我甚至看到了他身上散发的光。我忍不住拿出手机,定格下了这个美丽的瞬间,然后发给了他的家长。这,不就是阅读的美好吗?
二、激发阅读的兴趣
当我听到很多小朋友说,他们喜欢语文课,我很开心,也很忧虑。开心的是,我的课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有了一群小小的粉丝;忧虑的是,他们的“喜欢”到底能持续多久?
一年级的教学任务相对简单,孩子们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好像每天打打闹闹就能学好,完全没有难度。但,只要对中高年级的语文有了解的家长就知道,想要在语文学科得高分,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常常自嘲:语文,谁都可以教;语文,谁都可以学。母语学习,怎么都能考个七八十分。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阅读,如果此时不多读书,就会失去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时机。如果小学不多读书,初高中还有时间吗?我想,咱们都知道答案。
那么,怎么激发阅读的兴趣呢?
选择合适的书籍。
根据孩子的不同爱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这样他们就更加想要去翻开那本书。比如,我家孩子喜欢读百科类,我就给他买了许多大百科,他有时候提出来的问题,我都无法回答。除此以外,还需要结合当前的学习,试着给他们推荐一些其他内容。有的孩子很不喜欢课堂内推荐的书,总觉得有种任务压在心头。其实,只要书本足够吸引人,孩子们会慢慢喜欢上大人推荐的书目。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多到图书馆或书店去走一走,让他们在书海里遨游。
给予足够的陪伴。
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太小,在他们心里,对阅读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有一次,我让孩子们回去多读课外书。一个小朋友特别天真地问我:“老师,什么叫课外书呀?”我先是非常不礼貌地笑了,然后突然愣了:是呀,我们从来没有教过他们什么叫课外书,而只是自顾自地说着“回家要多读课外书”!这是多么不负责任的要求呀!
孩子回家后,老师离场,家长上场,怎样的陪伴才是高效的呢?
有的家长会让孩子赶紧去读书,自己呢,坐在一旁玩手机,偶尔还会发出“哈哈”的笑声。试想一下,孩子会有心思读书吗?有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读,如果孩子能识字,就让他自己读,需要家长帮忙的时候再帮。等孩子大一点了,就可以家长看自己的书,孩子看孩子的书。这样坐在一起阅读的氛围,就像在一起开家庭读书会一样,既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安全感,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三、争取家长的支持
改变,从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想要彻底改变这片土地的样貌,只有从最深层处着手。阅读,恰好是这样一条披荆斩棘也要坚持的道路。
很多人会羡慕别人的学校好,别人的资源多,别人总比我们强。刚入职的时候,还有许多心思在骚动,现在,作为一个十年教龄的老师,我开始沉淀下来,思考我们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当我们为了某个孩子焦头烂额时,家长不解:我的孩子在家一切都很好啊!言下之意,到了学校才表现不好的,这是老师的责任。如果说,环境影响人已经到了这种地步,那恐怕是无处伸冤。而我们,想要和家长沟通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寻求的是对立、矛盾吗?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年级打基础是关键。网上有很多金句,如“有一种幸运叫我的老师很严格”。如果老师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在学生身上,家长应该感到幸运,而不是很烦。如果老师真的已经无语了,家长就觉得开心了吗?每个人都明白,教育一个孩子尚且很难,更何况一群孩子。如果家校沟通不畅,老师的工作无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单靠老师的单兵作战实在是太辛苦。
孩子就是一辆前行的车。家长的支持和陪伴就是在后面推,老师的教导和指引则是在前面拉,同学们的良好学习氛围就像迎面吹来的风,积极的风可以让车辆前行,消极的风会让车辆偏离轨道或后退。
一切的教育都是人心的培育,一切的付出都是完善人格的修行。希望家长们能坚定不移地走在阅读的大道上,希望孩子们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希望我们能看到阅读的成果,不负所望。
未来,我将继续踏踏实实地耕耘在自己的园地里,为这份热爱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