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和我讨论过一个话题:如何培养自律的孩子?
这位上海的粉丝妈妈和我倾诉: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但他总是缺乏自律。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先玩电子游戏,直到很晚才开始做作业。即使我多次提醒,他也常常拖延,导致作业质量不高,成绩也有所下滑。我现在特别渴望想让儿子学会自律。
育儿路上,家长都渴望培养自律的孩子。但是,自律不是天生的,因为自律本身就反人性,家长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律。想要培养孩子自律,三到六岁是一个关键时期,他正好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自律的力量》中说过:自律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工具,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指出,家长不能单纯指望孩子学会自律,而是需要死磕六件事去引导和培养孩子。接下来一起探讨这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以及对应的生活案例,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一、少一点逼迫,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通过逼迫孩子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当家长试图强迫孩子学习时,孩子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
相反,当家长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时,孩子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想一想,生活中多少家长是把孩子当蜗牛一样催催催,孩子感觉是在完成家长的任务,一点价值感也没有。催促和逼迫只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和磨蹭。
教育家叶芝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小明的父母总是强迫他学习数学,但小明对此毫无兴趣。后来,父母改变了策略,让小明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小明选择了他热爱的天文学,他的父母支持他的选择,并鼓励他深入学习。小明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他开始主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天文现象。
二、多给予孩子“精神奖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精神奖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真诚的赞美,都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和尊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每个孩子都渴望来自爸妈的肯定和赞赏,不一定是物质的,更多的是爸妈发自内心的真诚欣赏,这对孩子的产生内驱力意义重大。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张,当孩子做的好时候,使劲夸孩子。
“赞美是灵魂的食粮。”
小华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他的父母没有给他买昂贵的礼物,而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和真诚的赞美。小华感到非常自豪,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比任何物质奖励都更让他感到满足。
三、学会分解“目标任务”
面对一个大的目标,孩子很容易感到压力和恐惧。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将大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小目标,然后再将这些小目标细化为每天可以完成的任务。这样,孩子在完成每天的任务时,会感到更加轻松和有成就感。
孩子的能力和自信,是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锻炼出来的。家长在给孩子安排任务时候,避免过高的预期,帮助孩子达成每个小任务,增加胜任感,孩子就更自信和自律。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丽想要学会弹钢琴,但她觉得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她的妈妈帮助她将目标分解为每周学习一首新曲子,每天练习半小时。通过这样的分解,小丽感到目标变得可实现,她开始享受每天的练习,并逐渐提高了自己的钢琴技能。
四、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是培养他们自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和承担责任。
大道理不一定能听进去,事情教孩子一次就够。提前把没达成会有什么后果,和孩子讲清楚,这样也能让孩子学会面对结果,承担责任。该经历的教训必须要经历,是孩子的成长之路。
富兰克林说:“经验是学费最贵的学校,但它是唯一的学校。”
小刚总是忘记带作业去学校,他的父母决定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当小刚因为没有带作业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开始学会每天检查自己的书包,确保带齐所有需要的物品。
五、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
在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难题。家长的陪伴和帮助,可以让孩子感到更加安心和有信心。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疏导他们的困惑,并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遇见困惑,家长第一时间不是去替代解决,而是教会孩子分析困难,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再给于适当的帮助。这样,困难被解决了,孩子的收获是最大的,价值感也就来了。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非强制。”
小杰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他感到非常沮丧。他的爸爸没有责怪他,而是坐下来和他一起分析问题,帮助他找到解题的策略。通过这样的互动,小杰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还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和困难。
六、尊重、信任孩子
尊重和信任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基础。家长应该用尊重、信任和爱来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家长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的能力,无条件支持孩子。这给孩子的动力满满,是孩子去克服困难,对抗惰性的力量源泉。如果家长都不看好孩子,那孩子怎么有信心坚持下去呢?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
小梅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她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感到非常紧张。她的妈妈没有强迫她参加,而是尊重她的选择,并告诉她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会支持小梅。小梅感受到了妈妈的信任和爱,她决定挑战自己,最终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耐心引导和支持。通过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予精神奖励、分解目标任务、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一起解决难题以及尊重和信任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起自律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