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学习成绩,很多家长就会说:“他是真的学不进去!”
带着点无耐!
其实,到了高中,这话可能对,但在初中,基础阶段,很多学生并非是没有学习能力,而是缺乏主动性。
那么多别人分享的好的学习方法,不是没有用!
而是不够主动!
01不是不会,而是不去做
这样的同学应该很多老师都碰到过,就是你给他讲知识点,他听得似懂非懂,让他做练习题,稍微有点难度就放弃。
那些知识点和题目,并非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去认真思考、尝试去做。
就拿数学中的几何证明题来说吧,很多学生一看到图形复杂、条件众多,心里就打退堂鼓。
甚至都没有仔细读题,分析条件之间的关系,就直接说不会做。
但实际上,如果他们能够静下心来,按照老师教的方法,逐步去推导、论证,很可能就会找到解题的思路。
然而,他们就是不愿意主动去迈出这第一步。
再比如背英语单词,这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很多同学都知道背单词的重要性,也知道有各种记忆方法,比如联想法、词根词缀法等。
但他们就是懒得去背,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
今天说作业太多没时间背,明天说单词太难记不住。
结果,单词量越来越少,英语成绩也越来越差。
这就是典型的“不是不会,而是不去做”。
有时候会出现懒惰、畏难等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不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将会对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
02被动的做和主动的做,效果完全不同
被动的,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他们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草草了事,根本不在乎对错和质量。
而主动的,就会把作业当成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果、巩固知识的机会。
他们会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做完后还会主动检查、反思,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
比如说,在做语文阅读理解题时,被动的同学可能只是简单地读完文章,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在文中找答案,写上去就算完成了。
而主动的同学则会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文章的主旨、结构、写作手法等,不仅要找出答案,还要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答案。
他们会主动去分析自己的答题思路是否正确,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在课堂上也是如此,被动的学生只是坐在那里听老师讲,很少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
即使老师提问,他们也是能不回答就不回答,生怕出错。
而主动的学生则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举手发言,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通过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产生的效果,那就不言而喻了吧!
03先苦后甜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如果能够主动去学习,就会体会到先苦后甜的味道,而不是那种不得不尝的酸涩的味道。
一点一滴的,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那种喜悦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我们暂时无法预知,自己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我们肯定能知道,自己今天能做些什么!
今天所做的,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铺路,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打基础,主动学习一个小时,主动思考一个问题,主动一点点……
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你会尝到甜甜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