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
可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就在于小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父母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整个学习生涯走得更加顺利,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01
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作业的本质,是让孩子巩固、熟练掌握并运用课堂上的内容。
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只关注最后呈现的结果,还要关注完成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这里的“规定时间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作业的难度来确定。
如何能用尽量短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并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复习,再做作业。
复习能够帮助孩子再次梳理课堂所学内容,而做作业本身就是对复习效果的一种检验,对于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卡点,可以回到对应的知识点再次重点关注,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闭环。
02
每天课外阅读30分钟以上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曾说:
“在未来,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分数,如果阅读能力不过关,连卷子做不完,考试更是会吃大亏。”
课外阅读,早已经不单是语文这个科目的要求,会影响到孩子各个科目的学习。
通常来说,学校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
但阅读这件事,并不像书面作业那样直观,孩子是否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并不能得到准确的反馈。
所以课外阅读这件事,关键在于家庭。
普通家庭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从硬件上来说,家里要有适量的适合孩子当下阅读的书籍,有一个能让孩子舒适阅读的书桌或者阅读角。
从软件上来说,家庭成员尽量不要在孩子阅读时看电视、玩手机,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
03
定期预习、复习和纠错
预习,是为正式的学习做准备,能够帮助孩子在正式学习时能抓住重点。
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周末对下一周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整体的预习,大致做到心中有数,每天再对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预习,标记重点。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不仅能加深印象,还能查缺补漏。
复习的频率尽量高频多次。
每天新学的知识点尽量做到当天及时复习,对掌握得不好的知识点及时巩固。
每个单元学完后、每个月、每学期末进行整体的复习,梳理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掌握和融会贯通。
纠错,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薄弱点,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升。
孩子每天都会在学校或课后完成一定的练习题,定期也会有一些测试。
不管是练习还是测试,出现的错题都要及时进行纠错,最好用一个固定的错题本进行整理。
04
写在最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能在孩子学习生涯的初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唤醒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