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教育最大的危险: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育儿路上,父母都希望培养孩子几个兴趣爱好,对孩子未来的人生有助益。

这些想法,有时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很多兴趣爱好,孩子刚尝试不久,就痛苦挣扎的想放弃。

一些父母劝说无果后,心疼孩子,就索性不管,放任自流了:

“孩子不喜欢,就随他吧,开心最重要!”

“孩子做不到,不逼他了吧!”

“强扭的瓜不甜,何必让他每天这么痛苦呢?”

奉行“快乐教育”的家长,不去“逼”孩子做事。他们想让孩子快乐成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殊不知,“快乐教育”带来的隐患,会给孩子的未来“埋雷”。

01

教育最大的骗局:孩子快乐就好!

喜新厌旧是孩子的本能

孩子刚开始接触一个事物,新鲜感十足,兴趣满满,按耐不住想要学习尝试的冲动。

随着深入学习的展开,孩子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内容枯燥,困难重重,心里开始抵触和排斥。

这时候,大多数孩子会选择放弃,想尝试另一个兴趣爱好。但新的兴趣爱好还没尝试多久,又开始新一轮的放弃。

喜新厌旧,可以说是孩子的本能使然。

面对孩子不断变化的「喜欢」,如果父母一味的尊重孩子的选择,会让孩子的学习,永远停留在浅尝辄止阶段,最终学无所成。

孩子懵懂无知,不明白坚持不懈和半途而废,会给他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父母顺应孩子的天性本能走,看似尊重孩子,但却给孩子成长中埋下了地雷。最后的结果,一定会以孩子长大后的悔恨遗憾收场。

教育路上,指望孩子自觉,是教育最大的危险

知乎上曾有一个很火的话题:那些当初被父母逼着上兴趣班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本以为这个话题下,会是网友满满的吐槽和对父母的不满。

意想不到的是,绝大部分网友都表示:感谢父母当时的「逼迫」,让自己在长大后有了一技之长。

其中的一个高赞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他分享道:

“这中间,我练不好琴会挨打,上不好课我爸让我一路跑回家,多少日夜我痛哭流涕……”

“我还是很感谢爸妈逼我至此的,艺术确实是很美好的事物,让你一生不孤独,那回到现在中来,我也能自食其力。”

要知道,孩子学习新事物的时候,没有自觉性,喜欢偷懒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在作怪。

正如《清华学霸教子经》中所写: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这让我想起叱咤话语乐坛二十多载,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歌曲,演唱会门票经常一票难求的“音乐天才”周杰伦。

他小时候被妈妈要求,每天要练够2个小时的钢琴。

有主持人向他提问:“但是你小时候真的能那么听话吗?”

他坦言:“其实没有,从小就很羡慕其他小朋友。”

他在屋里练琴时,听着外面小朋友的嬉闹声,曾不止一次抱怨:为什么我要学钢琴!

教育路上,孩子不自觉是常态。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撒手不管中长大的。

容易放弃的孩子,会缺乏做事的内驱力

科学研究表明:

当人完成某项工作或克服困难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会让人产生愉悦感。为了“再次感受这种愉悦感”,大脑会增强对该行为的学习兴趣,提高相关部位的活跃度,这种倾向被称为“强化学习”。

这也是为什么,当孩子在一件事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愉悦感时,会不断强化做事动机的原因所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它会将“快乐”的信息进行传递,促使大脑想要重复这种能够分泌多巴胺的行为,使这一行为的回路得到锻炼,从而激发神经元突触生长,令大脑成长发育。

多巴胺,是产生内驱力的重要神经化学递质,多巴胺是让人感到快乐,保持学习效率的关键;

一项研究表明: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一旦很“沉浸”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的化学物质(包含多巴胺)水平会增加,专注力更高,思路更敏捷,处理事情更快,就像大脑被激活了一样。

如果孩子体内的多巴胺水平较低,会导致较低的驱动力,低弱的努力程度和无聊的体验,影响孩子做事的专注力,不断陷入负面反馈的循环里。

一个具有内驱力的孩子,一定是前额皮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多巴胺水平比较高,而且压力反应系统也没有得到强化的状态。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激活大脑的神经网络,让孩子在任务中合理释放多巴胺,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中枢神经网络重建,调节各种递质分泌水平及大脑功能网络。

02

有远见的父母,都有点狠心!

一位清华教授曾愤慨的表示:

“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有点狠心,懂得在关键的时刻,“逼”孩子一把,陪孩子见到更广阔的天地。

不想让孩子半途而废,父母要做好以下3方面:

01

陪孩子度过倦怠期,坚持下去

任何一项学习,孩子在新鲜感过后,会出现一系列的倦怠行为。

这个时候,最需要父母一路陪伴孩子,度过刚开始的艰难期、中途的瓶颈期,在孩子想偷懒、放弃时,及时鼓励孩子坚持。

等孩子体验到深层次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孩子自然会自觉奋力向前。

黄磊的女儿多多,6岁开始学琴,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从开始的兴趣,到日复一日重复练琴,感到厌烦。

黄磊曾发微博说到孩子弹琴的情况:“在某个阶段,多多弹琴的兴致越来越低,不愿接触新知识,只愿意弹出自己会的曲子。”

多妈也吐槽她“一练琴就耍赖,可还行。”

后来,多妈孙莉微博晒出一组照片,透露黄多多和吕思清儿子,在新加坡国际西洋乐大赛中包揽了钢琴独奏、钢琴四手联弹、小提琴独奏,共5个一等奖!

陪孩子度过刚开始的倦怠期,一路坚持下来,需要父母坚信坚持的力量。

看过《刻意练习》这本书的人都知道,心理学家本杰明,研究了不同领域和行业中,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

结果发现:那些杰出人物在童年的时候,都被父母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做事半途而废,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智商,而是持之以恒的力量。

02

必要时,逼孩子一把

很喜欢《哈佛家训》中的一句话:

最快毁掉一个孩子的方法,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长大。强者谈坚持,弱者才谈喜欢!

前面提到的“音乐天才”周杰伦,乐感非常强。他优秀的背后,离不开母亲的“逼迫”。

叶妈妈开始陪他练琴时,手拿一根藤条一直站在他身后,周杰伦稍有懈怠,母亲就会惩罚他。

在母亲的“狠心”陪伴下,周杰伦日复一日的练习,为他后面的音乐创造垒实了基础。

他长大后回想起这一切,才真正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

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我的音乐底子打得厚,都是那根藤条逼出来的。”

但今天这里所强调的“逼”,不是父母一味的强硬和逼迫,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

需要父母遵循教育规律,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适当推他一把。适时的“威逼利诱”加“恩威并施”,才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03

不断鞭策和鼓励孩子,推动孩子进步

《论语》:“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只有在年幼的时候,努力学习,未来才有更多选择。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飞轮效应”:

为了让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出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的反复推,刚开始转动每一圈都很费力。

但当飞轮转的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个临界点后,就无需要费很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会不停地转动。

这个过程像极了陪伴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刚开始的时候的确会很难,一旦度过某一阶段,孩子会出现质变,做起来得心应手,不断得到正向反馈。

这期间,需要父母引导和支持,用名人坚持的故事激励孩子,不断夸赞孩子进步的细节。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正如钱文忠教授所说的:“教育里有一定痛苦的成分。”

育儿的路上没有捷径,需要父母用心学习,陪伴孩子成长,与各位家长共勉!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教育最大的危险: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