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和我们反馈说:
“自从孩子上学以后,我几乎每天一下班就陪着孩子写作业、学习。
可孩子却没一点上进心,在学习上从不主动,我必须随时跟在屁股后面催促:
你快去把昨天错的英语再复习一下;
老师总结的重点作文快去再读两遍;
你阅读理解太薄弱快去练习一下……”
做作业时,总是东摸摸、西搞搞,我不催,他就不动。
后来甚至直接无视催促,每天就坐在椅子上发呆,一拖再拖都写不完。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陪孩子学习,早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心病。
01
陪娃写作业,是如何毁掉孩子内驱力的?
陪娃写作业,看似是家长在尽职尽责地辅导孩子,实则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毁掉孩子内驱力的“隐形杀手”。
01
父母的语言暴力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是,大部分父母管教孩子,靠的就是吼叫,若不管用,就把音量再提高。
但是有的话,不像是批评孩子,更像是一种语言暴力。
虽然不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伤疤,却能在孩子的心底投下永不散去的阴影,甚至因此而毁掉孩子的一生。
比如这样的话,你是否也曾经说过:
“跟你说了多少遍,怎么就是不长记性,你脑子进水了吗?”
“这道题怎么做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
家长在陪写作业时,很容易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而大发雷霆。
这种负面的言语刺激,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更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哈佛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带领团队用十几年的时间,研究父母的语言暴力(如对孩子长期的吼叫、斥责、侮辱、威胁、贬低和取笑等)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研究结果触目惊心:
长期被语言暴力对待的孩子,他们的海马体(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和胼胝体体积缩减。
这说明,孩子的记忆力和反应速度明显下降,孩子整个智商都受到直接影响!
脑科学研究表明:在长期大吼大叫的环境中,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会被不断刺激,如果杏仁核反复被刺激,孩子就随时生活在恐惧中。
在遭受到严重语言暴力时,孩子会觉得全身颤抖,呼吸急促,身体疼痛,甚至有恶心眩晕的感受。
相比于“没被吼”的孩子,“经常被吼”的孩子更有可能会被迫通往语言理解能力更差、记忆力更差、更“迟钝”的人生。
02
父母喜欢过度包揽
有些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喜欢大包大揽,孩子稍有停顿,就急忙给出答案。
这种做法看似是在帮助孩子,实则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
孩子会逐渐形成依赖心理,遇到问题不再愿意自己动脑筋,而是等待家长的“救援”。
03
父母喜欢过度关注
每位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自觉的学习。
家长的常规思维认为,要想取得好成绩,孩子就要看更多书,做更多练习。
所以,父母就习惯了“盯着孩子”,只要孩子有空,就逼着孩子看书、做习题,当然这种靠“盯”的学习方式,也有用。
但是,这种方法不光孩子累,家长也累,时间一长,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和厌烦,产生厌学情绪。
追求安逸是人的天性。
孩子学习一天,回家后他们也期待休息,但现实却是:
一回家,就要被父母监督,催促着再次学习,没有得到休息的孩子,很容易就会激发逆反心理。
家长拼命让孩子练习——压力过大——压力转移,学习被动敷衍——学习效果差——家长加大练习——孩子压力更大——学习更敷衍……
孩子根本没有一点自我空间释放压力,这些压力就会被累积下来,逐渐形成循环。
02
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内驱力?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说: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是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01
科学提升孩子内驱力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舒缓压力、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大脑环境,让孩子内心平和愉悦,有利于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的同时,帮助孩子从大脑底层逐步提高认知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根据孩子的需求点,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并采用多点位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孩子更为全面的训练大脑。
老师会全程指导孩子执行训练,对整个训练过程及时把控,帮助他们刚好的完成任务。
02
提供挑战性任务
孩子们喜欢接受挑战,这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完成一道难题、破解密码、设计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等等。这些任务需要孩子动脑筋、思考解决方法,并且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
当孩子完成这些任务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将让孩子感到自豪和满足,并且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03
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他们更愿意学习,并且更容易保持学习的热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他们的课程和活动。例如: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等等。
当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到兴趣的,他们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并且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