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这个词,最近真的太火了。不过真想要做到,并不容易。
除非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要不是老宅建在规划图中央的拆二代,有无限的财力支持,可以反复试错。
也是,活得紧绷才是东亚家庭常态。
父母每天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见天服务领导,搞PPT,应付DDL,回到家里,还得陪孩子写作业,一点顺意,自然也容易被点燃。
当然,想要活得松弛,也不是完全不行。
怕只怕,家长嘴里喊着孩子努力就好,结果随缘。但是私底下,钢琴课、口才班、编程营,变着花样来。
也是,只有拼尽全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
可惜啊,你越操心,孩子越失去。
别说松弛感了,情绪稳定都困难,和谈其它?
没被爱过的孩子,很容易蹦到极限
身为父母,一想到要为子女的命运负责,就会操心,就会关注。
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你要注意,你所想象的灾难后果,“孩子学不好,未来就如何如何”,都是你人为构建的,而不是既定的事实。
换句话说,你的担忧,不是孩子的。
就算你不是为了虚荣,真心想为孩子好。把孩子的未来,赋予伟大的价值、意义,这也是你的自恋,做不得数的。
是的,自从ta诞生的那一刻起,你是你,孩子就是孩子了。
从爱的角度看,这世上的爱,原本就是两种。
一种是恰到好处的爱,爱ta的本真,而不是滤镜后的完美。
另一种爱,则是附加条件的爱。希望ta如我所愿,成为我心中的样子。
不管你处于何种目的,只要是给孩子的爱,带上了条件和限制,那就是有条件的爱。
ta不是主观意愿做事,而是为了你的欢喜,作为驱动去做事。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感觉,只有自己做好了,优秀了,才有资格得到“你的喜欢”。
这种过度关注外在评价的孩子,就会时刻紧绷,很容易内耗、焦虑。
你一定很纠结
我是父母啊,肯定对孩子有责任,希望他们成才。没有健康习惯,身体就会不好;找不到工作,就是要啃老,到时候怎么办?
你要分清楚,孩子明知故犯,和他们懵懂无知,是两码事。孩子有坏习惯也好,不爱学习也罢,我们只能引导孩子,往正路上走,但不是强迫接受,不分青红皂白一顿胖揍。
而且,在关系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你越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
不管是亲子,爱人,还是朋友,都是这个道理。
你让孩子不要注意,房间里的粉色大象。他们大脑接收的信息,是“粉色大象”,刻意忘掉都没用。
所以,刻意抹杀没有用。还不如父母做好自己,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跟随。
你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子。
一段好的关系,也会滋养孩子,卸下防备,全身心放松。
只有这,才是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