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回老家看望爸妈,恰巧碰上了去家里借钱的小姨和小姨夫。
据小姨说,表弟前段时间谈了个女朋友,双方感觉都不错,正打算年底结婚,但是女方要求在县城中心地段买套三居室,差不多得120万。
小姨和小姨夫一辈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攒下了30多万,可他们不想让儿子背负太多的贷款,所以才想着跟亲戚借些钱。
我问小姨,表弟大学毕业后也有6年了,就没有多少攒点钱?
提及此,小姨开始唉声叹气地说:
“他呀,高不成低不就的,没有一个工作干满两年的。
这不又干得不顺心,准备换工作呢。
钱没挣多少,花得倒不少,有时还伸手跟我们要钱。
还说我俩没本事,不能像他同学父母那样能给儿子全款买房。”
说说着,小姨还抽噎上了,又含着泪说:
“都快30岁的人了,一点儿不知道心疼父母,更别提将来会孝顺我们了。”
身为父母,最大的幸福不是孩子考上了名校,不是孩子从事着体面多金的工作,而是孩子长大后能孝顺自己,让自己能安享晚年。
孩子长大后能否孝顺父母,与父母从小给的教养关系重大。
以下4种家庭,累死也难以养出孝顺的孩子。
一味富养孩子的家庭
其实,表弟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工作懒散、花钱无度、安心啃老,大部分原因来自父母。
小姨和小姨夫大龄结婚,又是大龄生子,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格外疼爱。
他们想把最好的都给儿子,所以宁肯天天馒头就咸菜,年年不添新衣服,也要富养儿子。
初中时,表弟开始非名牌衣服不穿,每周去县城吃一顿肯德基,过生日还邀请同学参加聚会。
一次,表弟看上一双1200元的球鞋,非要买,小姨和小姨夫借了邻居的钱给他买下来了。
借的钱,俩口子省吃俭用分了4个月才还清。
表弟的同学一度以为他是富二代,很好奇他父母是做什么的。
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中的孩子。
是父母硬着头皮在物质上的富养,让他成了妥妥的“普通家庭的富二代”。
表弟想要什么,都会被父母满足,什么都来得太过容易。
所以他无法想象父母为了满足他的要求是怎么苛待自己的,更体会不到父母做这一切的艰辛和不易。
即便长大了,在应该自食其力的年纪,还是伸手跟父母要,毫无愧疚感和不忍心。
毕淑敏说: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因为,一个只爱自己的孩子,是学不会爱惜和孝顺父母的。
只有父母不再硬着头皮富养孩子,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成长。
孩子才能看得见父母的艰辛和疾苦,生发出疼惜、孝顺父母的柔软但坚韧的力量,承担起该肩负的责任。
父母情绪暴躁的家庭
电影《何以为家》中的男孩赞恩,从小未被父母温柔对待过一天,父母对他非打即骂。
他听过父母最温柔的话竟然是,“滚,你这垃圾!”
在家中,赞恩感受不到任何温暖,所以他想拿着身份证逃离这个冰冷的家,却遭到爸爸的阻拦,爸爸一把拽过他,拍着他的头扬言要打死他。
从小被父母暴躁的情绪荼毒,在暴力虐待中长大的赞恩无可避免沾染冷漠的因子。
没能从父母身上得到温情与呵护,所以,他对父母失望透顶,更痛恨父母。
因此,他把父母告上了法庭,因为父母的暴躁狠厉、生而不养。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觉得自己冷冽凌厉,只要加大风的力度,自然能够把行人身上的衣服吹掉。
可行人们遇到刺骨寒风,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们感到舒适温暖,便脱下了身上的外衣。
这则寓言后来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被称为“南风效应”。
教育亦是如此。
疾风骤雨般的教养方式下,没有一个孩子可以学会如何接收爱、感知爱、表达爱,更不会让爱流动,孩子只会感受到冰冷,关闭心门,对父母避而远之。
唯有温柔的嘴和手,才能抚平孩子成长中的伤痛,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疼惜,从而反馈到父母身上。
父母强势专行的家庭
还记得“北大博士后赴美留学失联20年”的新闻吗?
50岁的北大博士后王永强,与家人失联20年。
77岁的母亲生命垂危,临终前想见儿子一面。
可当媒体大费周章找到王永强时,他委托中间人转述了一句:不要再找了。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时,王永强只说了7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
一时间舆论哗然,网友都谴责王永强忘恩负义,是只白眼狼。
事实真是如此吗?
是什么让他们的亲子关系走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随着事件的发展,关于王永强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历浮现在大众眼前,人们也慢慢理解了他的难处。
原来,王永强的父母在家中说一不二,从他上大学开始,父母就从未停止向他索取。
从讨要学校发的补助金到被要求给亲戚安排工作,要钱更是从国内追到国外,直到逼得王永强妻离家散。
迫不得已,王永强只能逃到美国,20年不与家人联系。
而这悲剧恰恰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他们以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附属品,就得听命于自己。
这是大错特错的。
人对独立的需求是很大的,长大后的孩子尤其如此。
如果父母还想把孩子当成手中的风筝,紧握着那根线不放,让它往哪里飞它就得往哪里飞。
风筝早晚有一天会扯断牵制它的绳,越飞越高远,到那双手无法企及的高度。
所以,要想让长大后的孩子还愿意亲近父母,父母就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心中长存界限感,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庸。
只会贬低孩子的家庭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父母永远不要低估了自己口中的话,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
主持人王芳在《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事例。
一个 26 岁有媳妇、有孩子的男士,不想着在工作上精进,总是背着家人去买时时彩,结果误入钓鱼网站,一来二去,把家里的房子都偷偷抵押了。
妈妈来到节目现场真是崩溃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本想着儿子成家后,自己可以享享清福,万万没想到还要替儿子还债,儿子一点不知道体谅和心疼父母。
而这位男士却表示他之所以落到今天这般田地,父母脱不了干系。
原来,从小父母就没有鼓励过他,给他的全部都是负面评价。
有一次他在学校学会了一种方法,用可乐桶做成手工制品,自己做了一整天,送给了妈妈,结果妈妈只看了一眼:“说什么破玩意儿!”就扔掉了。
所以他一直想证明自己,这次买彩票就是想一下子中大奖,然后让全家人看得起他,结果捅了这么大的篓子。
有时,父母为了防止孩子骄傲自满导致落后,或者想刺激孩子知耻而后勇,总喜欢用不中听的言语打压孩子。
美其名曰“刀子嘴,豆腐心”,都是为了孩子好。
其实,父母的“刀子嘴”,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刀子心”。
原因正如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所说:
“小孩无法区分事实和玩笑,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从小,被父母的“刀子嘴”、“刀子心”戳得体无完肤的孩子,怎么可能还有心力对父母温柔以待呢?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所谓父母子女,其实就是‘因果’关系。
父母如何教化子女,子女便如何反馈父母。”
没有孩子出生就是铁石心肠,也没有子女不懂得心疼和孝顺父母,一切皆有因果。
愿父母都能给孩子温和而坚定的爱,不溺爱,不专制,用温柔和尊重滋养孩子。
愿父母都能种下善因,在孩子身上收获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