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上初二,第一次月考,成绩退步特别大。
班主任找孩子她妈聊过一次,说要是再不抓紧,继续掉队的话,很可能中考都会出问题。
说实在的,我看过很多教育和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对女儿的学习我一直都抱着慢慢来的心态,很少焦虑。
但现在看着女儿的成绩单,也不免开始发愁。
一直以来,作为爸爸,我自认做得还算比较合格。不仅不是那种回家沙发上一瘫,啥也不管的爸爸,还会经常陪伴女儿,也很注重培养女儿的各种习惯。
生活方面,也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所以我也有些搞不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想跟女儿谈谈吧,她不耐烦地甩了句:
“我觉得学习没啥意思。”
“具体是?”
“静不下心,一翻书就烦。”
这下,我和她妈彻底一筹莫展了。
过了几天,孩她妈拿了女儿的作文本给我看,看完内容后我是既生气又疑惑。
在女儿的作文里,我是一个不自律,时时刷手机,对她关注很少的“缺席式爸爸”。
我实在纳闷,我自认已经做得很好了,怎么在她眼里竟然是这种形象?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隐隐约约觉得,女儿学习出了问题,很可能真的和我有一定关系……
那天正好是周末,我送女儿上网球课,一路上也不知道和她聊啥,就随手打开手机里的音频软件准备听听。
没想到后座的女儿突然烦躁起来:
“吵死了!能不能关掉!”
我刚要反驳,但看她表情不太好,就再没说什么。
到了球馆后,女儿和同学们在里边训练,我在外面闲着,正好刷会手机。
听到旁边几个妈妈都在聊孩子,以前我从来不关注这些,但今天却很想听听。
可我一个大男人也不好直接凑过去,就假装刷着手机,伸长了耳朵。
正好听到一位妈妈说,她儿子总说她脾气太大,不好好说话。有次她看家里的监控,才发现真的是自己的问题。
她从视频里看到自己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用否定、打击的语气,语气也不好,动不动就发火。
我当时一听,这个方法不错。
当天回家后,就和她妈商量,也在客厅放了一个摄像头。
原本是想看看女儿出了什么问题,没想到,问题竟然在我身上……
以下是我的观察记录:
07:00
我们一家三口吃早餐,我边吃早餐,边顺手刷了会儿手机。
女儿张张口要对我说什么,看我眼睛盯着手机,就闭上了嘴。
12:10
我和女儿一起进门,换鞋的时候,我随意看了眼手机。
身后的女儿正在跟我说她今天被老师批评了,我边看手机边敷衍地回应她,女儿看我不关注,转头气鼓鼓回了卧室。
19:00
吃完晚餐,我边顺手刷了下朋友圈,边嘱咐女儿好好写作业。
女儿往卧室走的时候,我还坐在餐桌前划着屏幕,女儿转头看了我一眼,不情不愿地拖着步子回了卧室。
21:00
孩子她妈跑步回来,问我给女儿的水果拿进去了吗?我连忙揣起手机,切好水果给女儿端进去。
结果女儿压根不在卧室。
我和她妈对视一眼后,心领神会地朝洗手间走去,女儿果然在里面!
摄像中显示,女儿八点左右出来过一次,我当时还假装拿了一本书,遮挡自己在玩手机的事实。
但从视频中看,女儿早就看见了。她转头去了主卧,拿了手机就去洗手间蹲了一小时。
问题是,女儿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压根都没有注意到!
看完视频,我不好意思地看着她妈不敢说话。
其实关于总当着孩子面玩手机的问题,孩她妈之前和我聊过很多次。
但我总觉得她有点小题大作,我又没有沉迷刷手机,只是随手看看而已。
现在看来,不听老婆言,吃亏在后头,真!太对!
就这次的观察,我才发现那些看似不经意的随手刷手机,其实和沉迷玩手机性质差不多。
刷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不过是看了一眼,但手机一掏出来,几十分钟就过去了。
这种行为带给孩子的长远伤害也非常多,我总结了有:
1、对孩子的关注不够
这种行为会让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很难专注听孩子说了什么,从而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敷衍、不尊重,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愿意再和大人多分享。
2、做了错误榜样
在信息社会,手机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当我把它当成唯一消遣后,其实也是在让女儿觉得,休闲和休息的唯一方式就是刷手机。
3、伤害了亲子关系
我虽然一直在家里陪着女儿,但其实我的陪伴质量并不高。就像孩子她妈说的,人在女儿身边,心在手机上。
所以你看,父母总是忍不住当着孩子面刷手机,这种下意识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最终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
但作为一个听劝老父亲,在监控揭露的真相面前,和孩子她妈又一次苦口婆心、掏心掏肺的沟通后,我决定做出改变。
我先是借用了一本教育书籍中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方式,邀请女儿和我一起参与到这次的改变行动中来。
承认——“对不起,爸爸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和好——“爸爸先向你道歉,希望你能接受并且帮助我。”
解决——“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看我这样说,女儿虽然觉得有点惊讶,但在老父亲真挚和恳切的目光中(主要是我答应了她放假带她去玩),还是一点点卸下了防备。
我决定借知乎网友@林有声“绝代佳人”的方法解决问题:
绝——杜绝在孩子面前时时玩手机的习惯
我决定先对自己“痛下杀手”!
手机可以看,但除非是有重要信息,或需要工作的时候。
我也和女儿专门沟通了:
“手机只是我们的一个工具,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生活。”
放下手机后,我发现打开了新天地。
就拿陪女儿上网球课举例,以前都是她上课,我刷手机。现在我会专注看她训练。
在我的关注下,女儿上课的积极性也高了不少,对女儿的事了解得多了,共同话题也多了不少。
代——改变习惯的方式,是用更好的习惯代替它
我后来有观察过,女儿经常去厕所偷刷手机,其实就是被我影响的。
以前她小的时候,我经常把女儿交给孩子她妈后,就拿着手机去蹲厕所了。
我当初拿着手机在厕所蹲得天荒地老,如今女儿也有样学样,把厕所当成了“避难所”。
唉!
现在,我会陪着女儿一起找新的放松方式,比如一起看电影、爬山、骑行、打球……
现在女儿和我的关系也亲密了不少。
更大的收获是,我和老婆的关系也变好了不少。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都变好了,整个家的氛围和谐了不少。
佳——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先解决情绪和心理问题
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亲子关系,下一步我的计划是解决女儿的学习问题。
但奇怪的是,我还没开始做帮助女儿学习的计划,女儿的班主任倒是给了我们一个好消息。
她说女儿最近上课认真了不少,课后作业完成得也很好,让我们好好鼓励女儿继续保持。
我和孩子她妈研究了一下,觉得应该是我最近放下手机,对她的情绪和心理关注也多了,所以女儿的状态也发生了改变。
总体说就是我们整个家的能量变好了后,也给了女儿很多正向的能量,所以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
人——借用榜样的力量
《动机心理学》中提出过一个观点,动机驱动行为。
当时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了一个被忽略的问题:
我控制不住自己总想去看手机的心,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到中年后的一种人生无意义感。
说白了,就是年龄大了,没啥追求了,索性摆烂用手机消磨时间。
这就和最开始女儿说的那句话对上了,她当时不是随口说觉得学习没啥意思,她是真的觉得学习没有任何意义。
我潜意识做出的行为,无形中也影响了女儿。
后来我和女儿有了一次谈话:
“爸爸之前总觉得我都几十岁的人了,没啥奔头了。但我最近被你学习的劲头感染了,也决定要重燃斗志,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女儿被我夸了一通,忍不住连连点头。
但光有雄心没目标也不行,有些仪式感还是得有。
女儿之前说她喜欢郑钦文,我就陪着她看郑钦文的比赛视频,把郑钦文的照片帮女儿贴在床头。我自己也在女儿的鼓励下,重新拿起笔开始写作。
你看,本来我想着要去做女儿的榜样,没想到最后女儿成为了我的榜样。
说下最新的进展,我们一家三口的关系彼此亲密了不少。现在女儿的学习状态好了很多,虽然偶尔压力大的时候,也会躲厕所里刷一会儿手机。
但我和孩子她妈商量好了,偶尔也睁只眼闭只眼。
把她玩手机的行为,当做她向我们发出“压力大、情绪不好”这个真实需求的信号。
然后找更好的方式,帮她排解压力,给足她家庭的安全感和爱。
我自己也是,偶尔忍不住刷手机被她发现,就用周末陪她打球作为“惩罚”。
经过这段时间,我也算是彻底想明白了:
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忍不住玩手机,表面看没什么大不了,最多也就是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
但往深层次看,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
最后,希望每一个在孩子面前总是控制不住玩手机的父母,都能觉察到自己的问题,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多关注孩子的真实需求,让孩子和我们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