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习习惯会淘汰第一批孩子。
学习习惯的好坏,决定了学习效率的高低。
就拿写作业来说吧。
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作业习惯,不复习就直接开始做,遇到不会的就边翻书边做,或是用手机搜题,看答案,这会导致,孩子的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漏洞百出,一遇到考试就现原形。
初中有7门课,每科都有作业,如果孩子学习习惯差,就会陷入低效重复的怪圈,睡眠时间越来越少,题也没少刷,但成绩却越来越差。
初二:自学能力会淘汰第二批孩子。
自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孩子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
初中的科目多,知识点多,仅初一一年的知识量就相当于小学六年的总量,如果孩子在学习上还是依赖于老师课堂的45分钟,靠老师手把手地教,那最后肯定会吃亏。
初中老师要面临中考的压力,往往课堂进度会拉得比较快。
如果孩子没有自学能力,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平时也不去梳理知识,把课本吃透,那么,他们上课会越来越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孩子学习上的漏洞也会越来越多,即便拼尽全力,也最多维持中等偏下的水平,能否上高中,还是未知数。
初三:心理素质会淘汰第三批孩子。
初中越到后面,孩子的学习压力越大。初中拼到最后,考验的就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至少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心理素质差,就算他是尖子生,也可能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被彻底击溃,自我否定,厌学,抑郁接踵而来,9年的心血将付诸东流。
初中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节点,是他们出现问题最多的时期,他们要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中考分流,青春期躁动等多种考验。
他们可能会出现成绩下滑,沉迷网络,厌学,早恋等问题,亲子关系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如果不能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那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很容易遇到问题就手足无措,处理不当还会耽误孩子。那么,初中三年具体如何规划呢?
初一前的暑假:
整个初中的规划,一定要从初一前的那个暑假开始。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把初一的课本先翻看一遍。
一是让孩子了解初中要学哪些学科。
二是让孩子了解每个学科大概要学哪些知识。
这样可以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一进初中,面对那么多学科,直接被打懵。
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提前预习2-3个单元的内容,开学以后,孩子会更加从容。
初一年级:
先是适应环境。进入初中以后,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班级和同学,学科从小学语数英3门增加到7门,学习负担加重。
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环境,他适应得越快,学习状态也会越好。
其次是打牢基础。初一的知识并不难,尤其是初一上学期,比如语数英三科,有很多知识都跟小学知识有重叠。
只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课堂上就能消化掉80%左右的内容。下课后再做做配套练习,力求把基础打牢。
最后是提前学习。如果孩子知识掌握得不错,最好利用初二前的暑假,提前学习初二的内容,3-4个单元的量比较好,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初二的学习负担,不至于手忙脚乱。
初二年级:
记住2个关键词:稳扎稳打、高效学习。
初二是学习任务最重的一年,因为知识变难了,还增加了物理,地理生物还要参加会考。
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很多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上会慢慢向排名靠前的同学倾斜。
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要抓业绩,如果孩子前期的学习漏洞太大,就很容易掉队,初三再想追上去会很难。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稳扎稳打,学一个知识,就把它吃透,彻底搞懂。
除此外,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家长要帮助孩子优化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习一个小时,就有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的收获。如果学习效率太低,到了初三,时间真的不够用。
初三年级:
记住1个关键词:稳定心态!
一般情况下,多数学校会在初三上学期完成新课,初三下期就会进入全面总复习。
到了初三下学期,孩子能明显感受到中考前的紧张氛围,黑板上的中考倒计时,一轮又一轮的大小考试,堆积如山的资料、习题,老师和同学都像打了鸡血……
此时孩子的学习压力会达到初中的峰值,每一天都需要咬牙坚持。
如果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如学习成绩下滑,排名后退等,都可能导致孩子的心态崩掉,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学习后劲不足。
如果最后考试发挥失常,对孩子和家长打击都会比较大。
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压力,及时给孩子减压,给他们做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持,以平稳的心态迎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