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前些年明白了“育儿即育己,孩子是我们成年人的镜子”,这个道理之后,我在养娃路上就把重心放在了自己身上。
日常除了工作和陪娃,怎么能让自己的身心更健康,活得更有滋有味,成了我这几年探索的目标。
养娃快16年了,越来越觉得,对孩子不能太上心。真的,太上心了就会“伤心”。
在一件事上付出太多,人不自觉地就会追求回报,一旦孩子的成长没有满足期待,就会自我怀疑,没办法,大家都是普通人。
最近老有妈妈问,怎么都不写小拍了?
人家已经是快16周岁的大女孩了,咱得顾及她的隐私,好多她的同学、妈妈都关注了咱的号。
之前有次写了她的一点糗事之后,她同学会故意打趣她,被她投诉后,不管好的坏的,我就很少写了。
而且吧,她已经越来越脱离我的掌控范围了,虽然她身上也有一些小bug让我看不惯,但我有个六子真诀安慰自己:“观察,陪伴,见证”。
尽量保证自己嘴里说出来的话不招人烦,不知道该不该说的时候就不说,人家不来招惹我的时候我也尽量不去招惹她,一旦人家有什么需求找上我了,能满足尽量满足。
和青春期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和谐,最关键的是距离,最难得的是各自安好。
有人问,那她那些你看不惯的“坏习惯”,就不管啦?
那倒也不是,这么大的孩子,其实心里啥都知道,咱们嘴上说多少也不一定有用,重要的是保持距离观察。
比如说,她不爱收拾房间就乱着吧,她自己能接受就行,哪天她想收拾了,需要我帮忙,我就出点力,记得帮忙的时候千万别啰嗦什么“都跟你说过了……”,她情愿自己干都不愿听你唠叨。
说回上学,其实上学期她九年级状态一般般,学期没结束就跟我们说,不想在这上了,想换个学校。
嚯,我内心第一反应是,咱千里迢迢从广州来北京,刚来这学校上了一年多,您就要罢课,我们,白来了?
还好,我及时闭上嘴,仔细想想,其实来北京并不完全为了孩子继续上华德福学校,我自己也想换个地方就当旅居,体验一下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孩子觉得学校不适合自己,咱心里也别太多戏,就事论事,她在这呆着不舒服,那我们就试试看别的学校呗。
没想到,刚带她看了一所学校,她就笃定要换到这个学校来,我和拍爸寻思着,不多看几家再决定,人家斩钉截铁地说,不用。
我和拍爸还不死心,屁颠屁颠又去看了几个学校,结果呢,人家就是认准了说什么也不动摇。
也不知道这是人家自己选的学校,好坏都硬挺着,还是说新学校真的对她胃口。
从8月初开学到现在,个把月的时间,人家已经如鱼得水,朋友也交到了,眉头也展开了。
学习上我没太关心,不过看她的精神头,比之前好多了,下午放学还参加了几个社团,每天都弄到挺晚才回家。
对两小只呢,我和拍爸是尽可能在放学后的两三个小时多陪伴,她俩睡得早,下午4点半放学,8点关灯睡觉,有时候拍姐还没回家,她们就进入了梦乡。
这么做的好处是早上不用叫起床,自然醒。晚上睡得饱饱的,早上的一系列流程就进行地很顺利,自己穿衣、叠被、吃饭,还能照顾下自己养的小仓鼠,小金鱼,再和妈妈愉快地说拜拜。
两小只的睡觉流程
想想小拍小时候,叫不醒,起床气,不想穿衣服,不想吃早饭,哪一样都能把一早急着去上班的我逼到死角。
至于她们在学校的学习,我们没指望太多。拍爸说,把这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儿送去学校,就是让孩子有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和社交,每天高高兴兴去学校就好了。
学的多点就阿弥陀佛了,学的少了也没关系,哪天等到她自己想学了,也不是多大点事,对学校主打一个“心怀感恩,不抱希望”。
听完拍爸这一通言论,咱也不知道对还是错,不过我承认,他把我的焦虑治好了不少。
不过,这也不是对孩子完全没要求,我们都觉得,音乐和运动还是不能停,
“你看我这一把年纪,就靠这两样治愈自己,每天不运动一下,不听听音乐或弹弹琴,就浑身不得劲。但是这两样,家里都有氛围,她们迟早也会喜欢上”。
听拍爸一说,好像是这么回事,正想夸奖他又帮我缓解了焦虑,结果他还得寸进尺了,
“你们当妈的,就是喜欢焦虑,我们男的,就不会想那么多”。
“打住打住,不许拉踩,你们岁月静好,是因为好多事都是妈妈在负重前行”。
嘴上不能输,不过一顿你来我往之后,我们还是在孩子的业余时间安排上达成了一致。
每天放学后,两小只先和自己养的小动物(仓鼠、鹦鹉、孔雀鱼、猫)玩耍一会儿。
运动在学校就有不少,回家后要是还有精神头就跟我一起跳跳绳,或者到爸爸整的健身空间玩耍一下,然后吃晚饭、拉半小时小提琴,接着就进入睡觉程序。
周末主要是爬山和小提琴课,其余时间自由玩耍,和同学玩,姐妹俩玩,爸妈分别陪玩都有可能。
当然,我不是说我们这个安排多好,而是说,这样的时间安排是基于我们家的状况而定的,就像那句名言说的,所有行为的背后是“认知”,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到中年,我和拍爸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如果还能学一点生活的技能,对周围的世界充满热情、抱有好奇心,那就很好了。
所以我们主抓早睡,锻炼身体,学音乐也希望孩子借助音乐和自己相处。
那英语就没时间好好学了,数学能跟上吗?说实话,我也想让她们样样出色,但做家长的也不能太贪心,既要又要,最后的结果也许会很失望。
教育无非帮孩子建立3种健康的关系,孩子和自然的关系,孩子和周围人的关系,最后是和自己的关系。
一个热爱自然的孩子是幸运的,一个有好朋友和家人陪伴,拥有良好的社交和情感关系的孩子是幸运的。
而和自己的关系,是孩子需要用一生去探索的课题,我们唯有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