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问我:
“为什么孩子就是不爱学习呢?”
“孩子写作业总是坐不住怎么办?”
“孩子明明很努力,怎么成绩就是上不去?”
其实,孩子学习过程和树木的生长很相似。
树根要有足够的营养,树枝才强壮,枝叶才茂盛,才能结果。
类比到孩子的学习,就是环境、习惯和学习能力。
这几个层面的补给跟上,孩子在学校才有动力,会主动。
树根要营养:提供好的家庭环境
俗话说,养树先养根,养根先养土。
在家庭层面,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就是土壤。
优质土壤,提供给孩子的是支持、鼓励、和信任;
劣质土壤,提供给孩子的则是否定、打压、不耐烦。
孩子不爱学习,首先是父母的营养没给对。
比如,对待孩子的学习,很多父母习惯用命令式的语气。
放学回家,催促孩子:“快去学习!快去写作业!”
辅导作业时,指责孩子:“快写啊,我脸上有答案吗?!”
你会发现,越催孩子越反感,甚至干脆不学了。
我教过一个女孩,有次她懊恼地告诉我:
“我不是不想写作业,但是一听到妈妈教育我,我内心就非常抗拒,老师你能理解吗?”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心理学上有个规律——
凡是强迫我们接触的东西,无论好坏,潜意识都会把它当成有害的东西强烈抵制。
父母本意是好的,但孩子感受到的是控制、不被信任,就会产生对抗。
不仅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最终孩子可能就变得懒惰、拖延甚至厌学。
正确的做法是先关心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
在涉及学习任务的时候,把命令改为商讨,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在陪写作业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定力,多一点耐心,正确鼓励。
基本的生长环境有保障,才能进行后续的养护。
树枝要修剪: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有句话是说:小树不修不直溜。
意思是,小树应当修建枝条,否则长大后歪歪扭扭,不成材。
类比到孩子学习,就是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尤其是专注力不足,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影响成绩。
有个妈妈,曾给我看了一段孩子上课的视频。
上课不到1分钟,孩子就小动作不断,抠手玩笔。
终于开始听课了,但只维持了1分多钟。
接着又在东张西望,找同桌说话,弯腰捡文具,耗时2分钟。
全程10分钟,开小差7分钟,听课仅不到3分钟。
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常常考倒数。
从我从教10年的经历来看:
学霸孩子,都有超强的专注力,超强的时间观念,明确的学习计划。
没有天生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比如在家里开辟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与生活区域分开。
布置尽量简单、整洁,桌面不要放太多文具或其他杂物,避免孩子分心。
这样一来,孩子走进这个区域,会直接进入学习状态,专注力也能提升到较高水平。
还可以逐步引导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可以协商是在饭前还是饭后。
把学习习惯固定下来,孩子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果这些家长都做到了,孩子成绩还是不好,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就是我们最后要讲到的点:学习能力。
树叶要阳光: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
树木如果没有阳光,存活率就会变得很低。
同样,如果孩子学习能力没跟上,就会产生挫败感,自我否定。
我带过一个五年级的女孩。
她学习很努力,每天都早早到教室,课间也在学习。
但成绩就是上不去,尤其是数学,上课听不懂,总是考倒数。
旧的知识还没学会,不会的新知识又变成了旧知识,不懂的知识越堆越多。
到最后,这个孩子被压垮了。
每次上数学课都无比痛苦,听不进去,没法往下学。
我找她谈心,她不停地说:“老师,我太笨了,我就是学不会数学。”
当孩子知识掌握不牢,课堂跟不上,就会产生巨大的挫折感。
这种自我否定,最后会转化成自我受限。
比如这个小女孩,就觉得自己学不会数学,没有能力学。
这种认知,会让孩子放弃学习。
后来,女孩妈妈带她去做了检查,发现她思维能力明显不足。
经过针对性的训练,以及在擅长的学科发力,女孩整体成绩有了进步。
在学习上得到了成就感,女孩也更乐意去学习。
所以,孩子在学习上不主动,缺乏动力,也可能是遇到了困难。
可能是记忆力不好,也可能是阅读能力不行,再或者思维能力跟不上……
父母需要去看见孩子具体的困难,帮助孩子去解决。
只有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孩子才有自觉性。
养孩子就像养树,营养给到了,孩子自然会越来越优秀。
家庭,是学习的第一环境。
在孩子刚开始接触学习任务时,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兴趣。
其次,就是专注力等学习习惯的培养。
尤其是一二年级,要狠抓孩子的习惯,以后学习才高效。
最后,是学习能力的训练。
要针对性地帮孩子综合提升阅读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以上这些都做到位了,才能逐渐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需要父母有智慧,懂方法,主动学习。
点个“赞”,从现在开始,换个思路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