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带孩子爬山VS陪孩子学习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周末,带孩子爬山,恰遇一个户外活动团,有一二十个孩子,也有些家长。有一个孩子气喘吁吁,哭着说要回家,她妈妈威胁说“要回自己回”,孩子哭着回到她身边,继续爬山,经过我时有一段对话。

女儿:“我真的好累。”

妈妈:“这路我们走了多少回,有那么累吗?”

女儿:“我们第一次来这里呀。”

妈妈:“这里的路和以前的路有什么不同呢?”

女儿:“这里有虫啊!”

妈妈:“野外就是有虫啊!”

女儿沉默了。

如果此时让母女俩与他人分享此刻爬山的感受,她们会怎么表达呢?

妈妈或许是:

  1. 我都是为她好啊,我陪着爬山,累死累活的,我还想在家睡懒觉呢。
  2. 这孩子太不懂事,又哭又闹,烦死我了。

女儿或许是:

  1. 爬山太烦了,真累,还有恶心的虫子。
  2. 妈妈根本不听我说,就想让我爬山。

就在这对母女经过我身边之前,我看着一起爬山的孩子,回顾之前的经历,总结出两个经常出现的与预期相反的情景:一个是孩子觉得累,想要放弃;一个是孩子流连于某个事物而不前行。

那对母女的对话就是第一个情景的具体演绎之一,对于女儿的表达,妈妈使用否定女儿感受的方式回应。第一时间否定感受往往会导致对方的疏远和对抗,一开始是对爬山,再以后就可能是普遍的疏远和对抗,果真如此则意味着亲子关系存在隔膜。

我曾经使用与爬山无关的奖励方式,比如说买玩具,在意识到这样的奖励其实是一种诱惑之后,我便不再使用。

后来发现有小朋友一起爬山时,孩子们边交谈边爬山会忽略体力消耗带来的疲惫和畏惧,但一起爬山往往出现孩子之间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爬山预期落空。

事实上,无论父母怎么准备,孩子都可能出现负面感受,如何处理负面感受远比想方设法避免负面感受重要。

因此,对于第一个情景,我偏向的解决方案是找合适的爬山搭子,合适的标准包括两个观念的一致,一个是零食的规则,一个是孩子冲突的解决方式。

至于第二个情景,当孩子们流连于玩水、找叶子、找石头、找昆虫等等,最初我会催促继续爬山,提醒时间可能太晚或者目标完成不了等等,但提醒的那一刻效果勉强,比如说孩子继续留在原地、孩子带着情绪跟着走等。后来更换做法,或者提醒一个孩子能够理解的最近目标比如说更好玩的刷水位置,或者约定一个离开的时间,或者和孩子一起观察叶子、石头等并往前延伸观察的地域范围以带着孩子们继续爬山。

对父母和孩子来说,爬山和学习两个场景有很多相似之处。

  • 目标:通常都是父母确定的,特别是开始时。
  • 孩子的感受:开始时往往是负面的,毕竟需要付出,也还没有体验到成就感。
  • 孩子会分心:对其他事物感兴趣是必然的。
  • 孩子会面临社交冲突。
  • 相信父母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相似之处。

父母若能够处理好带孩子爬山过程中的问题,就可以尝试把它作为陪孩子学习的参考,或者说,可以先解决带孩子爬山的问题,再参照着找出陪孩子学习的解决方案。欢迎对此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无论是爬山,还是学习,我认为父母需要遵循如下四个原则:

第一温和坚定的明确目标,不需要主动解释目标的理由,如果孩子有疑问,就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适当解释。

第二接纳孩子的负面感受,不打压、不评价。

第三看见孩子负面感受的成因,负面感受通常意味着孩子面临某个问题。

第四支持孩子,也就是提供孩子需要的支持去解决他面临的问题。

比如说爬山时孩子觉得累、无聊——负面感受,通常都是因为没有互动交流——面临的问题,那就帮孩子找到小伙伴一起爬山——支持。

如果我们能够带着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爬山,那相信我们也能够陪着孩子挑战一个又一个学习目标。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带孩子爬山VS陪孩子学习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