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习惯把生命的意义放在孩子身上。
大家好,我是雪欣~
前几天有位妈妈发了一张照片在群里,照片上是一个5岁的小女孩因为头发被剪短了,非常难过,蹲在路边哭的场景。
这位妈妈还配上了一句话:
没办法,她还小,不会打理头发,只好剪了。
这样的场景瞬间勾起了我的回忆。
小时候我也很喜欢长发,总想把头发留得长长的像个公主一样。
但是我妈,总以我不会打理为由,逼我把头发剪了,而且是有多短剪多短,最好像个男孩子一样。
那时候,我也像照片里的女孩一样,伤心、难过,甚至绝望。
长大后我再也没有剪过短发,表面上是痛恨短发,实际上是因为我痛恨那种被强迫,又无能为力的感觉。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被父母强迫的经历,那种感觉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这种情况在贫穷的家庭里更为常见。
穷人,每天要面对生存和鸡毛蒜皮的事情,压根没有精力去想如何陪伴孩子,他们只是希望孩子听话,根本不会拿孩子当独立的个体对待。
在他们的认知里,孩子只要吃饱长大就行了,至于内心如何,一点也不重要。
樊登老师说: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熟悉过幸福,没有熟悉过轻松,没有熟悉过被宠爱,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走上艰难的一条路,因为这条路才是她熟悉的。”
所以,每个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爱和尊重,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对待。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换取的是孩子一切都得听父母的。
我这么辛苦的工作还不是为了你,所以你就该听我的话;
我省吃俭用,都是为了给你更好的教育,所以你就应该给我考个好成绩;
我放弃了自己的爱好,都是为了你能有更好的未来,所以你要懂得感恩;
我牺牲了自己把希望都寄托在了你的身上,所以你必须努力达成我的愿望。
一个成年人无法活出生命的个体,把所有一切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荣你荣,孩子败你败,一切虚妄都在那句“一切都是为了你”,那孩子又是为了谁呢?
武志红老师说:
“一代为了下一代而活,下一代又为了下下一代而活,结果每一代人都没有为自己而活。”
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身上,那他的生命价值最终只能指向终极的虚空。
毕竟,成为孩子的榜样才是最好的陪伴和教育。
不提升认知的父母,传递给孩子的都是来自周围人的观念
一个人生在什么地方就有什么样的认知,如果他不往前挪动,不努力进化,那么他也没有能力带着下一代进化。
鲁迅的《故乡》里,闰土和鲁迅幼时是非常好的朋友,他父亲在鲁迅家帮佣,要恭恭敬敬地对自己的主人叫老爷。
闰土长大后,鲁迅归家,他却不得不称呼幼时的朋友为老爷。
而且他还叫他的儿子水生,给老爷磕头。
一家三代,代代为奴。
闰土的父亲教给他自认为奴的认知,他又教给了他儿子水生自认为奴的认知。
一代又一代被这样的认知束缚,重复这样的命运,直到忘记了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成为自己的权利。
穷人家的孩子不但没有物质资源,就连认知资源也没有。
唯有提升认知才能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念。
有人说:
“学会了自我成长的人,都在一面治愈自己,一面和解父母,一面保护孩子。”
也许,终止代际创伤的延续,不让孩子再经历自己经历过的伤痛,才是陪伴和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