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哈佛大学: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网上曾看到这样一个短视频。

一个小女孩,对着镜头,展示了爸爸陪伴她时的状态。

视频里显示:

第1分钟,爸爸还跟小女孩有说有笑的,陪她玩积木。

10分钟后的镜头里,爸爸忍不住拿起手机,刷了起来;

30分钟之后,爸爸坐在那里拿着手机,似乎变成了一尊“雕像”,任她她怎么呼叫,爸爸也没有一丝回应。

小女孩走上前,捧着着爸爸的脸,一脸认真地说:“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然而,这种现象,却并不是个例。

《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数据显示:父母在实际陪伴孩子时,并非全情投入。

47.6%的家长,陪孩子时,会做家务;

38.4%的家长,会“看朋友圈、刷微博”;

49%的家长,会选择“忙自己的事”;

很多亲子间的互动交流,变成了一种“形式陪伴”。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有多重要?

英国曾进行了一项长达70年的纪实追踪,记录了近七万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想找出影响孩子是否优秀的原因所在。

调查的结果显示:

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受家庭、社会和经济水平影响,注定一生平庸。但仍有20%的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够打破“平庸”的魔咒,成功逆袭。

这部分孩子成功逆袭的关键:他们的父母大都做到了,高质量的陪伴。

01

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你的陪伴是否用心,孩子能感知到

一个7岁小女孩曾在TED进行演讲,她用最直观地对比,向我们展示了父母不同的陪伴态度,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视频一经播出,很快就达到上百万次的观看,得到很多名人的点赞支持和转发!

当爸爸全身心陪伴孩子,陪他一起做游戏,一起开怀大笑的时候,孩子一脸幸福的模样。

当爸爸低头自顾自地刷起iPad,眼睛不再看向孩子,孩子怎么叫他也不回应时,孩子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了,开始哭闹,无助,逐渐情绪崩溃。

孩子非常聪明,你陪伴ta的时候,你的面部神态、说话语气、肢体状态,孩子能敏感的捕捉到:你是否关注他,注意力是不是分散,有没有一心二用。

鲁道夫·谢弗在《儿童心理学》中写道: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关系,这是一种特定的人产生的持久的感情联系,依恋的心理功能是获得安全感,但这个关系只有在父母回应孩子时才能运作。”

深以为然!

陪伴时得不到父母回应的孩子,大脑会发生惊人变化

上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发现很多家长,都是放任孩子自己在那里玩耍,自己沉浸于刷手机。

当一个孩子兴奋地跑来跟父母分享时,很多父母只是敷衍的点点头,眼睛却一刻没有离开手机,没有得到回应的孩子,一脸落寞的走开了。

得不到父母陪伴回应的孩子,对大脑产生的负面影响,让人担忧!

20世纪60年代,罗马尼亚有婴儿大量出生。很多家庭的父母无力抚养,很多婴儿被送往了孤儿院。

一段时间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这些孩子虽然在孤儿院内得到了最基本的照顾,大脑却出现了损伤。

研究人员扫描孩子大脑后发现:这些孩子大脑中的白质纤维束出现了异常。这种异常,对一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计划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

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长大后都患上了心理疾病,变得异常敏感。

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科达娜·萨斯金德博士曾发布研究结论:

“父母的不回应,会对孩子大脑的核心区域极为不利。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身体健康状况。”

那些经常得不到父母回应的孩子,会逐渐变得“更差”。

相关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父母采用积极回应的方式养育的孩子,海马体发育也更加完善。而海马体与孩子的言语智力(阅读、写作及日常会话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有关。

人的大脑分左右脑,两边各有一个掌管记忆力的组织叫海马体。海马体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长时记忆的存储转换和空间记忆及定位等功能。

海马体在学习、记忆,以及处理痛苦情绪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马体长期受损,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的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采用多点位结合的训练方式,能做到更全面更精准的锻炼我们的大脑,加强前额叶皮层与神经网络之前的链接,提高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就可以将我们大脑中的前额叶进行赋能,通过调节儿童的脑电波,使异常波theta波减少,正常波beta波增加,或者使脑电波各个成分达到优化比率,从而改善儿童的大脑状态与功能,提高其专注力与控制力。

02

父母陪伴越用心,孩子越优秀!

研究表明:不论孩子处于婴幼儿期还是学龄期,又或是青少年期,父母的陪伴,都是不可或缺的。

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陪伴的结果。

01

陪伴孩子,需要“投其所好”

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吴京,在家陪孩子玩游戏时,经常化身搞笑老爸,多次冲上热搜。

他发微博称:“孩子们说,想去动物园看大象,我尽力了。”

只见画面中的吴京,为了满足孩子想看大象的愿望,裹上一条大花被,秒变大象,逗得两个儿子哈哈大笑。

那份快乐,感觉都要溢出屏幕了。

吴京有时候会用一堆废报纸,做出一堆“武器”,怂恿两个儿子打在一起,自己则站在一旁看大戏……

陪伴孩子,不要在乎形式,关键需要父母有一颗专注陪孩子的心。

有一个小男孩,特别喜欢电玩城的打地鼠游戏,爸妈就拿出了家里一张床单,剪了几个大洞,铺在围栏上,就在家里上演真人打地鼠游戏。

陪伴孩子时,父母多陪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心。

02

忙碌的父母,也能做到高质量陪伴

曾经,一个男孩和爸爸互动的小纸条,感动了全网。

男孩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繁忙,每天早出晚归,陪伴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

于是,一张小纸条,便成了父子间的情感交流纽带。

儿子把想跟爸爸说的话,都写在纸条上,贴在门口,纸条上:既有他的心里话,也有他想问的数学题。

爸爸下班回来看到纸条,会在纸条上回复孩子,父子两人虽不能“朝夕相处”,却可以做到“纸条传情”。

这些小小的纸条,也成了小男孩成长历程中的珍贵回忆,虽然爸爸不能经常陪伴他,但他依然能感受到父亲对他的爱。

很多父母要忙工作,想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很多父母跟孩子无话可说,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陪伴的方式多种多样。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陪伴孩子的理由。

正如《奇葩说》选手颜如晶说:

“孩子的人生是一部连续剧,从第1集到第20集,他会慢慢地变。连续剧你不看,我们可以补,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的。1到20岁你不看了,就永远都看不了了。”

03

高质量陪伴,离不开亲子的沟通。

犹太人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海沃塔”教育。

父母在与孩子聊天时,需要关注三个焦点:倾听和表达、探索和聚焦、支撑和挑战。

犹太人的家庭里,每周末是家庭聚餐日,当天的餐桌上,重点不是吃饭,而是与孩子间的深度交流。

父母这个过程:只倾听,不评判;只表达,不指责;只反思,不说教。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周末的空闲时间,安排家庭谈心日。谈心日当天,父母和孩子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交流,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尊重。

父母做的不好的地方,允许孩子表达指出,父母自己反思改进。孩子也是一样。

最好的家庭教育,永远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育儿的路上没有捷径,需要父母用心学习,陪伴孩子成长,与各位家长共勉!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哈佛大学: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陪”出来的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