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朋友家玩,目睹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我和朋友好久没见,聊得很嗨,她儿子东东坐在一旁玩手机也没人管。
突然,东东也不知刷到了什么好玩的,开始咯咯大笑起来。
朋友见状就有点生气,忍不住训斥儿子:“你能不能别老玩手机?你作业写完了吗?”
当众被骂,东东当然很不服气:“你看我爸爸,不也躺在那边玩手机吗?你怎么不管管他?”
我扭头一看,东东爸爸游戏打得正起劲呢。他听到儿子这话,又见我瞅着他,就有点恼羞成怒:
“你这小兔崽子,一天天的废话怎么那么多?
我这好不容易周末,放松放松怎么了?
再说了,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小孩就要听大人的,你懂不懂?”
东东瘪着小嘴,狠狠瞪了他爸一眼,气呼呼地跑回房间了。
朋友尴尬地冲我笑了笑,说自己为儿子费心费力,也不知怎的,越长大越难管,说一句他能顶10句。
其实身边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曾这样吐槽过孩子,叛逆、不听话、拖拉磨蹭、习惯不好……
但仔细想想,这些真的全都是孩子的问题吗?
教育最忌讳的
是父母摆烂,却逼着孩子上进
想起曾在网上看过的两篇小学生作文。
第一篇名为《不能怪我》。
孩子考试只得了78分,只因被作文题《勤劳的妈妈》难住了:“妈妈天天打牌,实在不知道怎么写……”
第二篇名为《爸爸,我想对您说》。
孩子放学后想让爸爸多陪陪自己,可爸爸却天天只顾着玩手机,甚至嫌他烦。
孩子只能在作文里哭诉:“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孩子语言稚嫩,却揭露了许多父母最真实的一面。
他们教育孩子,总是说得多做得少,对孩子严苛,对自己放纵。
一边指责孩子不自觉,自己却捧着手机不肯撒手;
一边教导孩子要多读书,自己却从来不肯翻开书本。
他们总逼着孩子努力上进,自己却总是得过且过,甚至躺平摆烂。
只会动嘴皮子的父母,又如何能让孩子信服呢?
贵州有个13岁男孩,因为父亲不让他玩游戏,竟对父亲大打出手。
父亲觉得养了个“逆子”,自己管教不了,只能报警求助。
可儿子的一番控诉,却“啪啪”打了这位父亲的脸。
儿子说,父亲特别喜欢打麻将,经常打到半夜12点都不回家,平日里都是妈妈在照顾,父亲根本没关心过自己。
但凡自己有一点让父亲不满意了,迎来的就是一顿粗暴的打骂。
儿子都快养废了,这位父亲却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早就已经削弱了他作为父亲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你骂几句或者打两下,他没办法只能忍着照做。
等他慢慢长大,你觉得他毛病越来越多了,再想用斥责和打骂来管教,他势必只会跟你对着干。
教育,从来不是单纯地说教和控制。
你说得再多,打得再狠,却连你自己都做不到。
孩子只会用鄙夷和叛逆来反击: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我?
父母管不住自己
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有个男孩特别叛逆,天天逃学,在外面招惹是非。
母亲好不容易寻到一位大师指点,可大师却只问了她一个问题:
“如果你发现影印件上有错别字,你是会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
母亲说:“当然是改原稿。”
大师笑着说:“这不就对了,孩子的问题其实也是从父母那里‘影印’过来的。”
为人父母越久,越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深意。
前段时间,我发现6岁的儿子特别爱顶嘴,说话的腔调跟个大人似的。
我做饭稍微晚了点,他就会训我:“我刚就让你煮面你怎么不煮,你要是刚才就煮,现在早就煮好了!”
我一边叠衣服,一边不忘提醒他坐姿和握笔姿势,他立马不耐烦:“你干好你的活吧!小孩的事你少管!”
我还发现,他习惯了拖拉,作业总要留到睡觉之前才写,吃完的零食袋子、水果皮也堆在书桌上不收拾。
于是我又忍不住去唠叨:“跟你说了多少遍了…….”
儿子却回怼我:“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也是他的这句话,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回想起来才发现,儿子跟我犟嘴的那些话,跟我平常对他说的话简直如出一辙。
“我刚让你写作业你怎么不写?你要是刚才就写,现在早就写完了?”
“你写你的作业去吧!大人的事小孩少管!”
再看看我的电脑桌旁,也是一样的凌乱不堪,摆满了各种垃圾。
想想每天半夜,我也会趁儿子睡着,偷偷拿起手机看剧。
孩子真的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们自身的懒惰和缺陷。
所以,当你觉得孩子难管、教育特别痛苦时,不妨把放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收一收,回过头来先看看自己。
你耳提面命要求孩子去做的,自己先做到了吗?
父母越在意什么
孩子就重视什么
董宇辉曾多次提到,自己之所以喜欢看书,都是从小受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为他发现,父母对书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东西。
他印象特别深的是,每逢过年过节家里打扫卫生,父母都会把仅有的几本书拿出来,擦拭一遍又一遍。
那些书都是关于蚯蚓养殖、拖拉机维修、母猪产后护理这类的,但父亲却视若珍宝,只要有空都会拿出来翻一翻。
父母日常对书的珍视,深深影响了董宇辉。
所以在他的认知里,一直认为书是要比其他东西值钱的。
在提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董宇辉也用自身经历劝诫父母们:
与其一味焦虑,倒不如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尊重知识的氛围。
因为父母喜欢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很容易喜欢上。父母认为重要的,孩子耳濡目染下也会认为很重要。
就像主持人白岩松,他从不强迫儿子干任何事,而是身体力行帮儿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和妻子在家时,除了看书就是听音乐,电视只是偶尔打开看看足球比赛。
他不会告诉儿子,你应该看什么书,你应该考多少分。
但儿子却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之下,成了一个小书迷,从小不玩手机不打游戏,而是躲在房间里看各种书籍。
小学时,他就迷上了金庸,并且一口气读完了全集。之后,他又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来了兴趣,便自己去找这方面的书看。
学习上,儿子主动自觉,根本不需要催促和管束。到了高三,还被保送到国外留学。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
“不要以为只有在教训、命令的时候才是教育,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都是教育。”
你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便会敬畏知识。
你对学习保持着兴趣,孩子自然求知若渴。
教育孩子,与其喊破嗓子,不如营造氛围,做出样子。
常翻书、勤读书,给孩子一个书香氛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熏陶。
教育的捷径
是跟孩子做一样的事
最好的父母,是陪练不是教练。
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是什么呢?
教练是指导,是指手画脚地告诉孩子:“你这不对,你要重来,你应该怎么怎么样。”
陪练是陪着,是跟孩子一起去做,而不是单纯地让他照你说的做。
身边有位特别厉害的爸爸,他的女儿原本也很贪玩,作业不好好写,总是敷衍了事。
尤其是进入初中之后,学业难度增加,再加上青春期,女儿变得愈加叛逆。
面对问题重重的女儿,这位爸爸深知,唠叨和打骂都只会适得其反。
于是他决定,陪着女儿一起“重新上一次学”。
从那之后,他到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关掉手机,和女儿一起学习和读书。
他再也不熬夜不睡懒觉,而是养成了规律作息。
他卸载了手机上的娱乐性软件,删掉了不必要的关注列表,把空闲时间都用来陪伴孩子和提升自己。
很快,女儿在他的影响下就有了变化,她不再那么抵触学习,甚至还会自己拿起书来看了。
董宇辉曾说过,教育孩子最轻松省力的办法,就是去跟他做一样的事情。
他在当老师的时候,见过许多父母,总是在孩子学习时使劲盯着,一会进来开个门,一会进来开个门,这是毫无意义的。
还有些父母,一会进来送个水,一会进来送盆水果,也没好多少。
而真正智慧的父母,会在旁边拿本书,哪怕是假装看书。
好的教育不是监督,而是引领。
要让孩子知道,你在跟他做一样的事情。
当你亲自践行自己每日对孩子说的那些话,教育才能真正起效。
因为比起空洞的说教,你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影响更深。
成功的教育背后,从来没有摆烂和偷懒的父母。
你的习惯,会被孩子看到。你的言行,会被孩子模仿。
教育,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
从今天起,放下唠叨、监视与逼迫,用自己切实的行动为孩子赋能。
点个赞,与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