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察一下,当你说关心孩子,爱护孩子的时候,有多少是在意孩子的感受,有多少是缓解内心的焦虑,又有多少是出于维护自己的面子?
很多人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不求反馈的。
实际上,有多少人是为了养儿防老,期待某种隐形的回报?
其实,从孩子降生那一刻起,他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人生课题。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只需要对自己负责,让此生圆满。
你是老子,手里有票子,可以唬得孩子一时的唯命是从,马首是瞻。
随着对方年龄渐长,你就会发现:
我们只能控制自己,却不能改变他人,连自个孩子都不行。
早点认清这一点,你的亲子关系会上一个台阶。
为什么好多中国式父母,习惯了没苦硬吃,还自认甘之如饴?
因为他们的所谓付出,其实本质是一种匮乏。
认为自我牺牲,才能感动他人,赢得尊重的的,往往不得善终。
换位思考,一个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如何能关照别人呢?
当父母用超出能力,去托举孩子时,其实是一种强烈的、自我牺牲式的爱给孩子的,不是能量,而是负担。
而这种过度关注的“凝视”,只会让孩子倍感压力。
我们都参加过考试,想象一下,如果监考老师在一旁看你,是什么感觉?
是会感觉自己受关注,还是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导致自己思考变慢,动作变形?
人被凝视,就会变蠢
这不是夸张,而是出自“凝视者效应”。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一个人被持续凝视,大脑会自动启动一种“自我监控机制”。我们会感觉到被批判,被审视,过度关注自己,自我施压。
当自我批判被激活,大脑带宽有限,会然我们无法关注当下任务,思维都会变缓。
时间长了,我们会变得频频出错,自然而然否定自己。
父母的牺牲,也不是爱
如果父母的奉献,不是源于对另一个生命的真爱,而是自我献祭般的牺牲。
那么,付出的爱,也是匮乏的,隐含执念的。
父母的过度付出,本质上是对孩子的索取。越是软弱的父母,越希望通过过度关注、控制孩子,来减轻内心的无力感。
就算你的孩子再优秀,你也会嫌弃不够、不够、永远不够。
他们只是你内心投射的容器,而非真正的人。
就算孩子长大成人,也脱离了原生家庭,也无法从其他关系里,获取滋养。
因为,他们从不懂得,一段真正健康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当你想要燃烧自己,点亮孩子时,暂且停一停,问问自己:
我这么做,到底是源于真心,还是想弥补内心的空虚?
所以,只有内心丰盈的父母,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不要寄希望于孩子,控制他们,而是把关注点拉回到自己身上。
不懂得自爱的人,无法真正爱别人。
要不然,你所谓的牺牲和奉献,也只不过是牢笼,不仅困住自己,也困住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