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课本简化了,一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实在是有点少。不少家长有疑惑:就这么点内容,要撑一个学期,真是难为了老师。
确实,对于不少孩子来说,语文、数学的知识点太简单,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已经学会了。
如果将校内学习的重点,仅仅放在学科知识上,对一年级来说,绝对是个误解!一年级上册而言,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学科知识的学习只是其中一环。
根据学校进度、孩子特点,我巩固了校内学习的几个重点:
1.时间观念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父母可能经常念叨要孩子珍惜时间,做事情要快一点,但是效果不如家校配合来得好。
比如,从一年级开始,孩子们一节课时长40分钟。一般来说,孩子们需要在课间完成喝水、上厕所等,如果迟到,也许会受到批评。幼儿园则相对来说,要宽松很多。
这种设置,既是集体教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纪律”要求,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做准备的。孩子们在这种练习里,懂得了集体观念、时间观念。
作为家长,要跟上学校这种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在家和孩子一起练习。比如,将学习任务也按照学校的时间设置:40分钟一个点,在40分钟的时间里,专心完成学习任务。到点,给孩子喝水、上厕所的时间。
把握上学时间,头天晚上做好学习准备,提早点时间出门,上学不迟到,放学不晚接。
2.人际交往
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任务。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指出,人类要面对三个事实,进而导致三个必须作出的选择:职业、人际关系和爱情。
学校提供了一个环境,让孩子模拟一个真实的小社会,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具体有:孩子是否乐于举手、大胆发言;和同桌关系如何;融入集体情况怎么样;与同学发生了矛盾怎么处理;和别人观点不一致,如何表达等等。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经常问一问:“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跟同学们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戏?”“认识了新同学没?”“你有几个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在孩子讲述时,我们要注意倾听,不随意评价,尤其不要带着主观想法评价。比如,孩子们喜欢看《米小圈上学记》,喜欢模仿里面的讲话。这就是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是人际交往的“暗号”。
通过经常交流,父母能了解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困惑,适时引导。尤其是当孩子面对人际交往的困惑时,给予孩子支持,一起寻找有效的办法,不要直接代替孩子解决。
3.挫折教育
孩子在学校经受到的挫折,只要引导好,都是成长的契机。
实际上,在学校里,每个孩子体验到挫折的机会很多,这避免不了,也无需避免。通过挫折,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通过挫折,孩子们学会如何提升、如何成长。
比如,海狸参选校内篮球预备队选拔。他回来当天很开心,说自己速度很快,动作都完成了,投篮成功率也很高,对入选还挺有信心。但结果出来,他并没有入选。
海狸前后情绪落差比较大。我们做到的是:
接纳情绪。当海狸跟我们说的时候,我问他:“你怎么想的呢?你感觉如何?”海狸说:“我当然想选上啊,还是有点失落的。”
我抱抱他,等了好一会儿时间。海狸说话了:“不过,没选上也没有关系,我还是很喜欢篮球,可以自己练习。”
我没有再多说话,在拥抱他的时候,情绪化解了;海狸自己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喜欢篮球,可以自己练习”,这次挫折让他看到了差距,他又没有妄自菲薄而退缩,就不需要其他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