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春期的孩子当父母,真的太难了!
儿子今年14岁,上初二。从他上小学六年级开始,我跟他的沟通就像是对牛弹琴一样,无法正常交流。
我说东,他说西,我让干啥,他偏要反着来。面对像头犟驴一样的儿子,我的血压就从没下来过。
早上出门上学,我看快迟到了,至少提醒了三四遍,他充耳不闻。
去学校的路上堵车,他开始烦躁抱怨,我听了也一肚子气,直接说他:
你要是早出发15分钟,肯定一路畅通,可你非得磨叽啊!
他自己还脾气大得不行,嫌我唠叨,情绪激烈怼了回来:
你真的烦死了!我又没让你送!
最后干脆戴上耳机,完全不理我了,到了学校,门一开就跑了,道别都没有一声。
学习上也是如此。
跟他说了多少遍,少看手机,多看书,他只嘴上答应着,说自己有数。
可我每次看他,都看见他在拿个手机看。
一问就是刚看,刚才一直在学习。
考试成绩出来,分数不理想,我很着急:
你要是平时好好学,至于考这么点分吗?我一说让你别玩手机,你还跟那巴巴。
平时说你就像害你一样,从来不听,你要是有那个能耐,不听我话也能做好也行,可你看看结果什么样?
我觉得自己说的在理,希望儿子能吸取教训,别总觉得我们在控制他,要多听听我们的指导,我们难道还会害他不成?
可儿子却一脸叛逆:
行了,别唠叨了!天天就这么点内容跟念经一样,你不烦我听着都嫌累!
我就这样,爱看手机,没出息,行了吧?
那副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的样子,气的我血液上涌,恨不得狠狠扇他一巴掌!
可没等我继续跟他讲道理,儿子就把门砰的一关,拒绝跟我交流了。
02
看着那扇紧闭的房门,回想儿子每天不耐烦的表情,我真的无力又困惑。
苦口婆心,都变成了耳旁风。这孩子到底该怎么管?为什么我说的,都是为他好的道理,可他就是不肯听?
实际上,原因就在于,我们家长跟孩子的沟通,很多时候都是无效的。
无效的亲子沟通,通常有两个特点:
首先,是习惯命令孩子。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对话时,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指示做。
不愿意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更不愿意听孩子的解释和抱怨,只是一味的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这样的沟通,其实只是单方面的说教,漠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进入自主意识增强的青春期后,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也越来越多。
其次,是下意识否定孩子。
出于成年人对孩子的思维碾压,以及传统的怕孩子骄傲自满的心理,很多家长会下意识的否定孩子,当孩子犯错时更是如此。
但孩子天性渴望父母的认可和表扬,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会丧失自信。
在家长面前抬不起头,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就怕父母又开始否定、说教自己。
这种情况下,亲子沟通也会出现问题,有事也不愿意跟父母说。
无效的亲子沟通,忽视了孩子的情绪,而孩子却能敏锐的察觉到家长的情绪。
他能听出你语言背后的否定和命令,于是本能封闭自己,进行自我保护。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孩子却不领情,还把我们的话当耳旁风的原因。
过去,我一直采用自以为是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交流。
我觉得他不自律、不懂事、没耐心,于是总喜欢直接提要求,下命令。
一旦他不照做,我就会认为他叛逆不听话,进一步加重说教的力度。
孩子还是不肯听,我就会伤心愤怒,批评指责。
现在想想,如果我是孩子,面对这样的家长,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我还愿意听她的话,跟她沟通交流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即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开始改变沟通方式,跟儿子建立正向有效的交流模式。
03
1、家长做好情绪管理,不断修炼,日常交流尽量平和理性
网上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的沟通失败,是父母情绪暴怒导致的。
父母情绪失控,愤怒暴躁,会引发孩子的对抗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思路都不够理性,很容易从就事论事,转变为发泄情绪,从而进入亲子沟通的恶性循环。
孩子听不进去你的话,是因为他先觉察到了你的情绪。
意识到父母的情绪对自己不利,他会关闭内心,排斥倾听。
这也是家长的苦口婆心,总被当成“废话”的根本原因。
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如学习懒散,看手机不节制,写作业拖延,学习态度不好等等,家长确实很难保持心平气和。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尝试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来想问题。
虽然孩子没有当过大人,但我们都当过孩子:
拖延,是因为对学习写作业有畏难心理;
喜欢看手机,是因为这个时刻可以什么都不想,轻松快乐……
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也就更能接纳他们的行为,应对时情绪更加平和理性。
而只要家长做到面对孩子时,情绪平和,孩子的戒备心理和对抗意识,也会逐渐减弱。
我跟儿子就是这样。
玩手机不节制,是我苦口婆心去说教、而他屡教不改的最大问题。
每次看到他玩手机,我都会下意识的生气,认为他应该把时间花在学习上。
每次我开口提醒,别老看手机,抓紧学习吧,都会迎来儿子的回怼:
你凭什么说我一直看手机?你怎么知道我没学习?
我接下来的话,儿子根本听不进去。越管控,手机对儿子的吸引力就越大。
现在,我提醒自己,首先做到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别下意识的给孩子负面评价。
管住嘴,打开心量,信任孩子,让他获得真正的放松空间。
儿子看手机也好,做别的也好,我都不去提醒催促了。
他不求助,我就不指点,把注意力放在修炼自己的情绪和内心上。
很快,儿子就有了改变。
我不唠叨了,他开始主动来问我的意见:妈妈,我今天穿这件行不行?能不能冷?
我不抱怨,他写完作业后才会拿起手机,看不到一个小时就会主动去洗漱,睡觉。
他对我说,每天从早到晚的学习,很枯燥,也很累,只有晚上看会手机,才是自己一天真正放松的时间。
现在,他很感谢我能信任他,不再情绪暴躁或焦虑的来说教他了。
这说明,父母越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孩子的叛逆心理就越弱。
作为成年人,家长确实应该更平和理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2、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你的话孩子才愿意听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想让别人听进去你说的话,一定要先关注他的情绪。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
孩子也是有感受,有情绪的,并不是一个听从父母发号施令的工具。
孩子不爱上学,沉迷看手机,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情绪?
是畏惧,恐惧,还是逃避?
只有弄清楚孩子问题背后的情绪从何而来,说的道理才能有效。
所以,想跟孩子有效沟通,让孩子听得进去自己的话,家长要关注、理解孩子的情绪。
有天儿子放学回家,一直情绪烦躁,说这学一天也上不下去了,真想一把火烧了学校。
要是在以前,我肯定会厉声呵斥:
你怎么能说这种话?天天一上学就抱怨消极,谁不知道躺在家里舒服?我上班还烦呢,别天天摆个臭脸!
接着,就会爆发激烈的争吵。我会很气愤:我说的不对吗?为什么你就是听不进去?
现在来看,也许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但结合当时孩子的场景,都是无效的废话。
因为我忽略了孩子的情绪。
于是,我调整好情绪,引导儿子讲出来:
哎呀,发生了啥呀,看把我儿子气成啥样了。
儿子暴躁的告诉我,今天数学作业忘带了,但告诉老师后,老师根本不信,一口咬定儿子就是没完成,撒谎,不管儿子怎么解释都不听,还让他到教室背后罚站。
我意识到,这是老师的行为,伤害了儿子的自尊心。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身体发育很快,但心智发育并不完全,对人对事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冲动暴躁。
我没有替老师辩解,也没有批评儿子的过激言论,只是认真倾听。
同时,共情孩子的感受:
你明明写了,老师却不信,被人冤枉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谁都不愿意被当众批评,何况罚站,而且这惩罚有点过了。
儿子看我没有任何说教和评判的意思,越说越起劲,我听到了很多过去听不到的真实心声。
等他说累了,发泄完情绪,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我全程都用专注的眼神,温和的回应,向孩子表达尊重和理解。
儿子吐槽完,情绪平复了很多:
妈妈,你要是能一直像今晚这样听我说话就好了。过去我都躲着你,不敢跟你说,你总是想给我讲道理,评判我,实际上那些道理我会不懂吗?我需要的,就是你能支持我,尊重我。
不说了,我得去写作业了。
我没有趁机输出大道理,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能做到这样关注、接纳孩子的情绪,就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得到释放。
就像儿子说的那样,青春期的孩子,其实什么大道理不懂呢?
父母越否定,命令,孩子越反感,叛逆。
父母越看见,接纳,孩子反而才会打开耳朵,用心听。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跟儿子的沟通变得顺畅无阻。
看着现在认真听我说话,主动征求我意见的儿子,再想想过去那个一说就炸毛,总嫌我们烦,不愿意跟我说话,总把自己关在房间的儿子,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而我做的改变,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愿意去觉察自己,静下心来,去跟孩子平等沟通。
实际上,青春期孩子的问题,虽然各式各样,但不管多严重,都敌不过家长那颗愿意陪孩子成长的心!
点亮“赞”,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