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父母不要管孩子这3件事,越不管,孩子未来越有出息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几天听表姐诉苦。

她刚和儿子大吵一架,差点气到心梗,直骂儿子没良心、白眼狼。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她儿子放学一回到家,书包随手扔地上,也不写作业,就跑进房间玩新买的乐高。

喊他先写作业和洗澡,他两耳不闻门外事,应都不应一句。

表姐怕他玩物丧志,走进房间把他手里的乐高抢了过来,还不忘唠叨:

“你学习什么时候能这么认真专注?看你昨晚的数学题错了那么多,还不赶紧多复习一下?”

谁知道正在兴头上的儿子,突然飙了一句脏话,嫌她啰哩啰嗦,说她打扰到自己了,真扫兴。

表姐从未被孩子如此顶撞,下意识也吼了几下,结果母子俩越吵越凶,儿子还当她面摔东西,说“别跟我提学习,烦死了”。

不过一件小事,却引发如此大的冲突,表姐越想越伤心,觉得儿子没救了。

听完后,我很理解表姐的心情,但同时,也心疼孩子。

顶撞父母固然不对,可孩子也不是无缘无故叛逆不讲理,归根到底,还是父母管他太多了。

换位思考一下,一个正在独立的孩子,父母却要他天天活在监管之中,必然会引发他的反抗。

对孩子,父母不能总盯着他,像个监工似的对他指手画脚。

想他学会自觉,恰恰需要父母的“不管”,越不管孩子这3件事,孩子未来更出息。

孩子的“闲事”,不管

女儿刚上小学那会,我什么事都操心。

怕她不会主动跟老师说要上厕所,担心同学欺负她她不会还手,甚至每晚对着课表帮她收拾书包和课桌,以防她漏掉上课必需品。

一放学,我也是东问西问,啥事都管,要万一她出校门晚了就不停问“干什么了,等你半小时都不见人”。

刚开始一切都很正常,可半学期过去,女儿依旧学不会自己收拾东西,还对我的“盘问式关心”表示厌烦和不满。

说我管太多,她不想跟我说。

那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成了“直升机父母”,一直盘旋在女儿头上,时刻监控,试图参与女儿各方面的生活。

不料,过于关注孩子生活细节,絮絮叨叨的教养方式,无形中阻碍孩子的独立成长,引发他的反感。

心理咨询师徐徐在儿子上高中时,因为担心青春期小孩和自己变得疏远,便想尽一切办法,拼命想把儿子拉回来。

有时候近乎讨好地问长问短、嘘寒问暖,结果儿子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软硬不吃,好几次把她气得掉眼泪。

有次儿子要出门会同学,想先吃饭后冲澡,可她希望儿子先冲澡再吃饭,这样吃完饭头发就干了,出门不会感冒。

没想到儿子反应激烈,瞪着她说:“这事你也管?我想先吃饭为什么不可以?”

这话把她噎得说出不话来,还是丈夫出面打圆场,才没起大冲突。

等儿子出门了,丈夫提醒她说:“会不会感冒没那么要紧,大小伙子没那么娇气,你的关注点太婆婆妈妈了。”

细思之后,徐徐也发现,孩子长大了,是个15岁的半大小子,而她这个当妈的却没长大,还停留在5岁那会。

爱孩子的心,是父母的本能;但多余的担心,事无巨细地管孩子,是给孩子最差的礼物。

孩子在一天天自立、成熟,父母应该做的,是一点点放手,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眼更好。

不在小事上内耗孩子,而是给他足够的生活空间,自由探索的机会。

这样孩子才有精力和能量做自己想做的事,认真钻研,变得独立和自律。

孩子的“成绩”,不议

在我身边,多的是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父母。

一班父母凑在一起,谈论的不是“你孩子老师学习抓得紧不紧”,就是“课后给孩子报什么培训班好”。

特别到了期中、期末,大家最关注孩子试卷上的分数,高还是低,全班排名是升是降。

成天给孩子灌输“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以后上名校进名企”,孩子学习状态不好,就如临大敌。

这样下来,孩子还怎么以学习为乐,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课堂上来,他只会感到压力,失去对读书的兴趣和主动性。

家庭教育专家刘称莲见过一个小男孩的妈妈。

因为孩子没考好,放学接孩子时,还没走出学校大门,就迫不及待对孩子拳打脚踢。

小男孩惊恐地抱着脑袋左躲右躲,委屈得直掉眼泪。

同为父母,刘称莲理解大家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生活中也配合学校和老师一起“管”孩子。

但她和丈夫的做法,从不关注、也不讨论孩子的考试分数,而是注重从学习中收获什么,得到什么锻炼。

女儿小学一年级时,作业本经常写漏题目,还被老师批评“典型的小马虎”。

为了帮女儿克服这毛病,她和丈夫总是夸女儿“今天写作业有进步,写得挺仔细的”。

有次数学作业全做对了,丈夫更是赞不绝口:“今天作业全对了,我看你昨晚写作业时挺认真的,是跟这个有关系吗?”

女儿满脸骄傲地回应道:“当然跟认真有关系了,我还是很聪明的。”

总被积极认可的女儿,从一年级比别人落后的情况下,慢慢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到了二年级,状态越来越好,能自己读书看报,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四五年级,不仅写出精彩且思想深刻的文章,还能跟外国人流利地用英语交流。

不过多议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并非不在乎孩子的学习。

而是关注孩子学习中的收获,让他体验到进步和成长的乐趣和快感,从而唤醒他的内驱力。

父母重视什么,孩子自然就重视什么。

只要借孩子主动学习的力,鼓励他,引导他坚持,孩子把该学的学会了,成绩自然上来。

而他,也从中爱上学习,学会自己学,日后走出校园,也懂得如何提升自己,装备自己。

孩子的“失败”,不责

之前看过一个令人倍感窒息、揪心的视频。

某地平衡车比赛现场,有位妈妈当众疯狂训斥她2岁大的女儿:

“你有什么脸好哭啊?全程在那遛弯。最后一个弯道你还让人给超了,你在想什么呢?啊?”

期间还不停敲打女孩头上戴着的头盔,高分贝的语言轰炸。

一直低着头的女孩,带着哭腔做保证“我下次好好跑”,妈妈还不满意,蹲下身子打她的手,接连好几次,一副“非得让你长教训”的气势。

孩子比赛失利,心情本就不好,妈妈还在大庭广众下骂她,打她,推搡她……她真会吸取教训下回好好跑吗?

不,她只会觉得丢脸、内疚,认定自己是个输家、失败者,连妈妈都不爱的孩子。

孩子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稳步奔跑,一路成长,注定在探索中跌跌撞撞,历经各种困难和挑战。

遭遇失败和挫折,在所难免。

身为父母,没必要大惊小怪,过分焦虑和紧张。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说的,最深刻的教育,往往是从失败开始的,父母要善于利用每次孩子跌倒的时机。

资深家庭教育专家付立平的女儿李付沐瞳,曾这样评论妈妈的教育:

从幼儿园到现在,妈妈都很少帮她做决定,有时候她做的事不如预期,妈妈也不管,总是眼看她“犯错”,让她从中学习规避问题,积累生活经验。

有次她竞选年级活动主持人失败了,妈妈没有讲大道理,刻意安慰她,而是跟她开玩笑,“你原来主持的还不够多吗?这次就当给其他同学机会吧”。

简单一句话,一扫阴霾,让她迅速重振旗鼓。

后来她和队友参加世界创新思维大赛,临上场前,机械道具突然出了故障,她顾不上着急和抱怨,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难题。

于是和队友赶紧分工合作修理,上台前5分钟成功修好,最后还拿到同组的世界冠军。

孩子失败,遇到挫折,乃成长常事。

与其急着纠正孩子的问题,恨不得替孩子解决难题,不如相信他可以,接纳他犯的错,摔的跤。

用陪伴和鼓励,代替着急的批评;用耐心和等待,代替焦虑的指点和干预。

允许孩子有足够的试错空间,帮助他成为自己成长道路的探索者,动脑思考,总结经验。

这才是引导孩子修正自我,逐渐自由、独立、创新、满足的关键。

最近看到一段话,写得特别好:

“所谓成功的父母,是努力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孩子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人。”

人生属于孩子的,父母过度的参与和关注,容易成了他的绊脚石和路障牌。

有些事情得让孩子自己经历过,他才能成长,真正蜕变成人。

既然他大了,渴望飞得更高,更远。

那我们就必要时陪伴,该放手时果断,做个远远的守望者,一路祝福他到底,见证他的荣耀。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父母不要管孩子这3件事,越不管,孩子未来越有出息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