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养孩子很容易,但是想要教育好孩子却并不容易。
在养育孩子这条漫漫长路上,每一位父母都在不断探索、尝试,渴望找到那把开启孩子无限潜能的钥匙。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养孩子就如同在未知的海域航行一样,充满了挑战与迷茫。
但是,当有一天,我们突然领悟,开窍了,便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原来可以成为一匹令人瞩目的黑马。
你一旦开窍,孩子更优秀
育儿路上,有的父母常常在焦虑与迷茫中徘徊,这种焦虑如影随形,影响着父母的情绪和决策。
而父母的焦虑情绪,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压力。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他们报了一个又一个辅导班、兴趣班,试图用满满的日程表来打造一个 “完美小孩”。
朋友的孩子今年8岁,为了拓展孩子的兴趣,暑假里朋友给孩子安排了满满的各种兴趣班,如画画、声乐、舞蹈等。
整个暑假,当别的孩子各种玩耍、到处旅游的时候,朋友却疲于奔命地带着孩子穿梭于各个课堂之间。
本以为孩子会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没想到整个假期,孩子隔三差五的哭闹,不想再去上课,搞得一家人闷闷不乐。
其实,我挺理解朋友的苦心。
纵观生活中,那些陷于焦虑中的家长,往往来自中阶层次,上不能啃老,下不忍啃小,配偶与自己能力又相当。
没有依靠的惶恐,只能不断催促孩子奋发向上,对优秀的执念,让妈妈们在焦虑的路上越走越远。
教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旅程,父母的焦虑并不可怕;
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焦虑,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法。
当你突然有一天开窍了,那便是云开雾散,阳光普照,孩子也能如黑马般奔腾向前。
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做到开窍呢?
首先,父母要学会自我反思。
教育孩子并非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一个相互成长的过程。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指责和批评,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恰当。
比如,当孩子脾气暴躁,不听管教的时候,父母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容易情绪失控?
通过自我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帮助。
其次,保持学习的心态至关重要。
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不断更新,父母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知识。
所谓育儿,皆是育己。教育就是一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
家长们可以通过阅读专业的育儿书籍、参加教育讲座等,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一同进步。
只有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引导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
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认清这3点,你就真正开窍了
1、真正的开窍,首先在于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
有的孩子天生喜欢安静地阅读,有的孩子则对运动充满热情。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应该用心去观察、去倾听,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就像一首曾经火遍网络的小诗《纽约比加州时间早3个小时》: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3个小时,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了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直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结婚。
……
是呀,人生其实就是一条单行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按照独属于自己的节奏成长、生活。
花有花期,孩子亦然。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是花期不同。
教育的本质就是“三分教,七分等”。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程序,他在某个年龄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是固定的;
你没有办法强求,过分人为地加以干涉只会毁了他。
2、真正的开窍,要给予孩子真正的陪伴。
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导演花了60余年跟拍14个孩子,从童年到老年,每隔七年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轨迹。
通过这个纪录片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长大后都变得不相信世界、失去梦想,生活一片迷茫;
而那些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长大,成年后普遍拥有远大的理想和不凡的见识,最终都能幸福过完一生。
父母送给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从来就不是什么玩具、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你的用心陪伴。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用心陪伴出来的。
著名作家钱钟书和杨绛夫妇在养育女儿钱瑗时,就非常注重陪伴。
他们一起读书、游戏、讨论问题,给予了钱瑗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成长环境。
钱媛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钱瑗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为一个博学、善良、有爱心的人。
长大后,即使工作再忙,钱瑗总会赶回家,为睡眠浅的妈妈缝制睡衣,为爱吃糖的爸爸剥好糖纸。
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和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的自己。
3、真正的开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曾经在网络上见到这么一句话,深有感触,“如果你不能养活我一辈子,为什么从小对我那么娇惯?”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长远。孩子终有离开父母的一天,他终将要自己闯荡这个世界。
你是希望他被照顾得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霜的洗礼;
还是希望他能独立生存,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为人父母,我们有两个任务一定要做好:
一是陪伴他成长,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二是教会孩子生活自理,促进他独立成长。
蒙台梭利博士说: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
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独立,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软实力。
在养育孩子的漫长旅程中,我们常常怀揣着对孩子未来的种种期许。
我们希望孩子勇敢,希望他们自律,希望他们有责任感、有上进心。
然而,我们是否曾想过,孩子最好的榜样其实就在身边 —— 那就是我们自己。
吸收性心智理论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当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是否已经成为了那样的人。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黑马的可能,只要我们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信任。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早日开窍,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那匹驰骋在人生赛场上的黑马,创造属于他们的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