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位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非常焦虑地问我:
“老师,我家孩子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提升,该怎么办呐?有没有能让他更进一步的方法啊?”
听完他的话,我很疑惑,他的孩子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很好,稳居前三,这还不够吗?
“当然不行了,人们只知道世界第一峰是珠穆朗玛峰,没有人会在乎第二峰,只有他能考到第一名,才算成功。”
这种观点,一定程度上说出了许多父母的想法。
有的人看见世界飞速发展,害怕孩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逼迫孩子事事做到最好;
有的人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到孩子身上,自己做不到的希望孩子实现,为此不顾一切地逼迫他学习。
复旦附中校长吴坚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青少年作为生命个体而言,是有其内在的情感需求和成长规律的。
但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却往往更看重分数,学习行为被异化了。
甚至有家长非要到了孩子心灵崩溃的边缘,毁掉孩子后才感悟说:其他都无所谓,只要健康就好。”
毫无疑问,教育焦虑确实是当代父母苦恼的根源,但若是选错了方法,只会造成孩子一生的痛苦。
“唯成绩论”只会毁了孩子
在电视剧《加油!妈妈》中,普通家庭出身的苏青,靠着发奋读书和努力拼搏,成为了职场上雷厉风行的女强人。
她坚信“唯成绩论”能够带来成功,因此对两个儿子严格要求:
必须上最好的学校、考最高的名次,放学后必须上补习班,周末必须去上特长班……
即使儿子哭着反抗,控诉自己的压力和不快乐,她也依然没有动摇,说着:
“你不理解妈妈,妈妈不怪你,但是妈妈相信,等长大以后,你会感谢现在的压力训练的。”
她不记得孩子的爱好,不记得孩子喜欢吃什么,甚至不记得孩子上次笑是在什么时候,只是清清楚楚记得孩子的成绩。
直到大儿子小夫在父母的忽视,和考试失利的压力之下,走向自暴自弃、变得叛逆难管时,她才意识到,她的焦虑究竟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最大的谎言吗?”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这句话并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意味着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明白孩子的起跑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家长决定的。
一个书香浓郁、夫妻和睦的家庭,自然会养出一个温柔识礼、热爱学习的孩子。
而一个终日焦虑、关系紧张的家庭,只会养出一个唯唯诺诺、不敢表达的孩子。
不可否认,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成功,读书确实是最好的一条路,但绝不是唯一一条。
家长应该明白的是,成绩只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区分孩子学习能力的工具;
而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不应该也从来不是判断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决定因素。
教育想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孩子,抛开一切谈成绩只会毁了孩子。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因材施教,
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
关于因材施教,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他“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另一个学生冉有同样问了这个问题。
孔子却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同一个问题,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那是因为孔子深知这两个学生的个性。
子路逞强好胜,做事情常欠考虑,所以孔子劝他三思而行;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家长们根据孩子的不同特性进行正确的引导。
林文采博士在《心理营养》一书中,将孩子分为四种类型: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
乐天型孩子,兴趣广泛,善于交际,但冲动浮躁,自制力差。
家长需要多给他赞美和肯定,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忧郁型孩子,理想主义,高度敏感,但悲观被动,容易钻牛角尖。
家长需要时刻关注他的情绪,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及时消解他的不良情绪。
激进型孩子,行动力强,意志坚定,但暴躁易怒,太过固执。
家长需要给他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是非观,培养他的组织力和领导力。
冷静型孩子,温和稳定,小心谨慎,但不爱表达,情感淡漠。
家长需要多鼓励多陪伴,让他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培养一个孩子就像种一棵树,你得先知道它的特点,才能根据它的习性施肥、浇水,助力它成长。
而成绩,说到底只是其中的一根树枝,可以锦上添花,但算不得至关重要,最应该在乎的是整颗大树的枝繁叶茂。
只有当家长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最高级的家庭教育,
是父母做好这四点
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
学会以下几点,做合格父母,养优秀孩子:
1、看见孩子的努力与付出。
在考试成绩不佳时,不要第一时间责备,先想想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
是不好好学习,成天到处玩耍,不听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
还是每天一放学老老实实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考前专注复习,但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或者真的天生不是学文化课的料,导致考试失利。
如果他真的尽力了,请不要责备他,努力但没有结果所造成的懊悔,已足以淹没此时的他。
2、认识并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性,要学会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他可能不擅长语文,但数学思维很好;他可能不爱学习文化课,但动手能力很强。
他可能喜欢研究花花草草,对它们的“生平”了如指掌;也可能喜欢观察鸟兽鱼虫,将它们的“过往”一一细数。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不会有完美的孩子。
正是因为他们的与众不同,才会造就一个个有趣的灵魂。
家长最应该做的,是认识到一个孩子最大的价值,就是他的无限可能。
3、切莫攀比。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父母的评价。
若是父母一直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只会产生两种结果:
要么孩子奋起直追,透支自己,变成另一个炫耀的工具;
要么孩子拼命努力,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成绩,扛不住压力做出傻事。
攀比,是这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除了伤害自己和身边的人之外,毫无用处。
家长更应该做的,不是以成绩辨好坏,不是以他人为目标,而是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理解他们的缺点,改善他们的不足。
4、学会适时放手。
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是:父母以学习为由,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这样的培养方式,只会养出一个个离不开家的“巨婴”。
当他成绩优异准备外出上学时,不会洗衣做饭,不会整理内务,不会与人相处,不会照顾自己,即使学习再好也是无用,融入不了校园,更无法进入社会。
教育想要培养的不是只知道学习的考试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立思想、健全人格的人。
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适时放手,教会孩子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会他坚强,有足够的抗压能力面对未来的风雨;教会他感恩,永远怀一颗赤子之心。
林清玄说:
“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
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
为人父母者,在面对孩子时,请多一些赞扬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攀比。
学会看到孩子的优点,学会理解孩子的个性,学会做到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