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为什么学霸的爸妈大多是“佛系”家长?看完这些,你就懂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段时间,一位爸爸吐槽学霸儿子的视频火了。

这个老爸无奈说道:“儿子太爱学习,太难以驾驭了”。

原来放寒假了,他带儿子出来旅游放松,儿子却偏要待在酒店学习化学。只见男孩坐在桌前,正专注地攻克一道难题,丝毫不受外界打扰。

看到这一幕,不少家长一边吐槽这位爸爸凡尔赛,一边流下羡慕的泪水:

“孩子学习太沉迷,我也好想有这种烦恼啊!”

“这不是妥妥的未来理科学霸吗!”

“已经可以感受到他父亲的快乐!”

很多父母百思不得其解,为何这些佛系父母养出的娃,如此优秀?还是教育本就应该佛系?

真正佛系的父母,并不是躺平、不作为。而是在高压内卷的环境下,依旧保持好心态,真正做到反内卷、反内耗。

01

比起成绩,他们更看重孩子心理健康

很多父母,在鸡娃大军的推波助澜下,被各种焦虑情绪裹挟,将孩子的成绩好坏,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焦虑的家长,内卷的环境,很容易产生抑郁的孩子。

中科院几年前曾发布过一组数据: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

之前的热播剧《小舍得》中,子悠乖巧懂事,成绩优异。

但妈妈并不满足,为让子悠进入升学率最高的初中,她在鸡娃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子悠上一年级时,给他报各种兴趣班:奥数、英语,写作等等。

孩子每天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睡眠时间也被挤压。

到了升学关键期,她给孩子一下子报了5个奥数班。

孩子参加奥数竞赛前,她不断叮嘱孩子:你就算拿不了一等奖,好歹拿个二等奖。家里的荣誉墙,妈妈特意给你的这次奖留了C位。

在妈妈的层层重压下,子悠开始精神崩溃,开始出现幻觉,就他在考场上疯狂地撕了试卷,冲出考场。

子悠妈妈可以说是是当下无数焦虑家长的缩影,为了孩子升学,牟足了劲,不惜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结果却事与愿违。

彭开平教授说:“这个社会,最容易让人焦虑的地方,就是教育。”

父母的焦虑情绪,孩子耳濡目染下,内化吸收,孩子的大脑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父母的焦虑。

要知道,压力会瓦解人的大脑,弱化脑电波的连贯性,降低人们对新鲜想法的探索欲和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欲。

在压力的影响下,负责记忆,推理,注意,判断和情绪控制的脑区,会遭到抑制并承受永久性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脑区会逐步缩小,大脑中负责侦探威胁的杏仁核会越变越大。

慢性压力会强化大脑中的杏仁核,大脑就更容易受到恐惧,焦虑和愤怒的影响。更严重的是,压力还会将前额皮质踢出大脑的驾驶舱,不能集中精力好好学习。

前额叶皮层是我们大脑额叶的一部分,负责一系列重要功能,包括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和情绪调节。

前额叶皮层越发达的人,专注的能力就越高。而调节情绪的前额皮质,在30岁左右的时候才会发育成熟。

想要抑制大脑中杏仁核的活跃,需要锻炼和激活大脑的前额叶。

脑电生物反馈技术,采用多点位结合的训练方式,能做到更全面更精准的锻炼我们的大脑,加强前额叶皮层与神经网络之间的链接,提高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脑电训练就是在原有的生理基础上,通过对大脑内不同区域的点位进行训练,例如情绪点位,注意力点位等等,来帮助孩子们提升情绪控制能力和自控力,再加上辅助训练,来帮助孩子提升人际交往、情商、语言表达能。

02

比起食指教育,他们更擅长赏识教育

生活中,不少父母害怕孩子骄傲自满,经常用食指教育,总是贬低孩子,会让孩子越发敏感、自卑,父母的否定打击,会成为孩子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看过一个网友分享过她的童年经历,让人心疼不已。

有次考试她得了第二名,满心欢喜回家,妈妈却皱着眉头说:“怎么不考第一。”

她努力复习考了第一,妈妈又说:“你的数学成绩,能不能再仔细一点?”

她鼓起勇气,参加歌唱比赛,遗憾落选,妈妈嘲讽她:“就你这公鸭嗓,报名等于浪费钱。”

在妈妈长期地“食指教育”下,她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经常情绪低落。

长大后因为自卑的缘故,她错过了不少工作机会。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这个网友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妈妈那些评价,早把我的自尊打碎了。”

《中新网》曾调查发现:

常被爸妈鼓励、安慰的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事,会努力找方法自己试着做的比例高达85%,明显高于很少被鼓励和安慰的孩子。

当父母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多提供鼓励和支持,孩子身上的潜能才能被无限激发。

看过一个保送清华的男生发的视频,谈及父母的教育,让很多网友羡慕不已。

他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以鼓励为主。他的成绩刚开始不理想,甚至可以用很糟糕形容。但父母总是能看到他微小的进步,并不断给他打气、鼓励、和支持。

来自父母持续的关注和信任,让他内心充满温暖和动力,男生最后成功考取清华大学。

男生在视频里对父母说: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阿尔弗·雷德说:“鼓励和表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

孩子内心最渴望的,是来自父母的理解、欣赏和鼓励。

父母从食指教育转为多拇指教育,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孩子钢琴没弹好,别着急数落,先肯定孩子的坚持;

孩子成绩下滑,不打击训斥,看到孩子进步的地方,帮孩子重拾信心;

孩子情绪低落,多说激励话语给孩子赋能,“别放弃,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不是坏孩子需要贬损,而是贬损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03

比起操控,他们更看重亲子关系

许多亲子间最大的争执,是父母打着“一切都是为你好”的旗帜,希望孩子按照父母预设好的剧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但父母过度地控制欲,于孩子而言,是一种成长的灾难。

有个著名的“鱼缸法则”,可以说明这一点:

有一种三寸长的热带金鱼,养在鱼缸里,无论养多久、喂多少鱼食,个头始终不长。

直到有一天,鱼缸破了,当人将热带鱼放进大水池中后,惊讶发现:不到两个月时间,鱼从三寸长到了一尺长。

孩子的成长也一样。 父母过度地干预、插足和保护,孩子缺乏自由,被束缚在小小的“鱼缸”里,难以长成“大鱼”。

当父母提供松弛感的家庭氛围时,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时,孩子的成长蜕变会让父母惊叹不已。

《妈妈的悔过书》的作者李柳南,是一位备受盛誉的教育专家,作为一个鸡娃妈妈,她曾经把两个孩子逼到崩溃。

儿子热爱街舞,她认为不务正业;

女儿想学漫画,她极力反对。

为了让孩子遵循她的教育路线,她严密监视和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个人的想法。

直到儿子患上社交恐惧症,女儿抑郁自残,双双退学,亲子关系也剑拔弩张,她才开始反思自己“独裁”教育。

她开始放下焦虑,学会信任和放手,尊重孩子的选择。

她不再一味逼迫孩子学习,允许孩子发展兴趣爱好。

她不再贬低和否定孩子,经常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她不再只盯着成绩,去关注孩子努力和进步的地方。

她的改变,不仅改善了亲子关系,也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后来,她女儿考上了美国大学的心理学系,并获得全A的成绩,儿子考取了哲学系研究生,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做佛系父母,不是放纵孩子不思进取、荒废光阴。而是克制内心控制的想法和要求,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他未来的路,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支持者。

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将家长分为“园丁”和“木匠”。

木匠式的父母,严格要求孩子在每一寸每一分上,都精准无误,结果孩子累,自己也活得很累。

而园丁式的父母,会创造一个松弛的环境,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提供自由成长的土壤,这才是明智之举。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为什么学霸的爸妈大多是“佛系”家长?看完这些,你就懂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