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那些学习上瘾的孩子,都是父母“宠”出来的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不少家长,教育孩子时,可谓尽心尽力,使出浑身解数。可孩子却一副蔫蔫的状态,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每当谈起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大倒苦水:

“我家孩子刚学习就犯困,不是喝水,就是两眼发呆。”

“我不敢辅导孩子写作业,怕心脏受不了,气昏过去。”

“想让孩子自觉学习太难了,不知道怎么办!”

教育内卷的环境下,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知疲倦的进行着“高强度+功利性”的教育:

小学开始,孩子的周末和假期,被各种兴趣班填满。

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琐事,让孩子专注搞学习;

甚至在孩子房间安装监控,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

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提前透支了孩子对待学习的热情,导致孩子越学越痛苦。

而那些内驱力十足,学习“上瘾”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懂得“宠”他们的父母。

01

父母的宠爱: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源泉

微博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容错率高的家庭有多幸福”,引发网络热议。

这个话题有一个视频合集,视频中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对孩子犯错,父母没有情绪失控,没有指责抱怨,而是积极安抚孩子的情绪,鼓励孩子,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评论区的很多网友都表示“太羡慕了”,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未来一定不会差。

山东学霸孟令昊,今年高考成绩711分。你能想象吗?这样的一个超级学霸,却没上过任何学科的辅导班。

他从小在宽松自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父母对他格外“宠爱”,高中以前,孟令昊的成绩一直很普通,即使考砸了,父母给予他更多的是鼓励和引导。

对他的学习更没什么硬性要求,更没逼他参加什么兴趣班。

上小学后,孟令昊喜欢上了拉大提琴,同龄的其他孩子因为成绩不稳定,被父母逼迫放弃了艺术爱好。但孟令昊的父母却始终尊重和支持他的选择。

父母的宠爱,让他能够同时兼顾学业和兴趣,学习上特别自觉,格外投入,最后以黑马的姿态逆袭。

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说:

“一个人只有内心有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强烈欲望,才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多巴胺,是孩子产生内驱力的重要神经化学递质。

多巴胺,也被称为“干劲激素”,分布在大脑皮质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最重要的奖励机制神经系统,它在大脑中的作用涉及记忆和学习能力,以及寻求奖励的行为等。

如果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较低,会导致较低的驱动力,低弱的努力程度和无聊的体验。

当多巴胺分泌到最佳水平,就容易进入“心流”体验,能够完全专注其中,忘记时间。

一项研究表明: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一旦很“沉浸”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脑的化学物质(包含多巴胺)水平会增加,专注力更高,思路更敏捷,处理事情更快,就像大脑被激活了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学霸能够沉浸在学习中,乐此不疲的原因。

专注力不好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神经,往往不能在较枯燥的环境下,恰当地分泌和吸收多巴胺。

想提升孩子做事的专注力,家长可以从提升孩子大脑的多巴胺水平入手。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就可以将我们大脑中的前额叶进行赋能,通过调节儿童的脑电波,使异常波theta波减少,正常波beta波增加,或者使脑电波各个成分达到优化比率,从而改善儿童的大脑状态与功能,提高其专注力与控制力。

02

宠孩子:父母要懂得放手

《认知差》里的一句话:

“只有放弃父母的身份,才能做好父母。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爱,而是界限。”

深以为然!

综艺《老师请回答》里,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学习很不自觉,每天都需要父母催促着学习,作业不是漏写,就是少写。

细问后才发现:女孩抵触的从来不是学习,而是妈妈的控制。

原来女孩每天除了要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完成很多妈妈额外布置的作业。

周末的空余时间,也被妈妈安排的满满当当。

妈妈每天下班回来,对她说的第一句话:“作业完成没有?汇报一下今天的学习情况。”

如果女儿不做课外作业,妈妈会强制女儿写完,哪怕女儿已经睡下了,哪怕已经夜里11点了。

父母的干涉,往往会激起孩子的反抗和逆反情绪,破坏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也造成亲子冲突不断。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被逼着、催着学的孩子,会越来越不爱学习”的原因所在。

对父母过度控制问题上,《自驱型成长》一书指出:

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应该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的“咨询顾问”。

01

养育孩子,父母需要设定边界

当孩子需要在生活中做出决定时,父母不应该去左右孩子有能力自己做出的决定,边界之外,渐渐退出,给孩子留出锻炼的机会。

《少年发声》里的畅畅妈妈,从不把女儿捧在手心里,很少照顾女儿的生活,一直被邻居吐槽不是亲妈。

刚上小学,孩子就会自己做简单的饭菜。

大一点后,能自己过马路,坐公交,乘地铁。

五年级时,能独立去菜市场买菜。

外出游玩时,行李再重,也会自己提着。

妈妈谈及这样做的初衷:“我很爱她,这些,就是我对她的守护。”

亲子间的界限明确,孩子才会真正的快乐,亲子关系才不会失去平衡。

02

给孩子提供做主的机会

《你好,小孩》中说:

“父母要做孩子的副驾驶,帮孩子看路,指挥指挥,在旁边做个教练。但是真正掌握方向盘开车的,应该是孩子本人。”

父母学着转换思维方式,不去焦虑,不去操心,放下控制欲,让孩子经受磨炼,给孩子尊重:关怀却不干预,照顾却不越界。

让孩子自己做决策,掌握生活学习的节奏,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和做事的热情。

03

宠孩子:不是放纵,是智慧的引导

这里的“宠”,并不是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而是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感受成就感。

正如《陪伴式成长》里所说:

“父母应该做“船长型家长”,对孩子充满关爱、态度明确;关键时刻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孩子自信冷静地负责。”

01

孩子犯错时,共情孩子的感受

教育家贾荣韬,曾分享过一个经历。

他的儿子骑自行车时,撞了一个小孩,花费几千的医药费。孩子心理害怕,不敢回家。

贾荣韬知道后,并没有着急批评,而是对儿子说:

“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儿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

听到爸爸话语,儿子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我要是骑慢点就能绕过孩子,也就能避免这次事故。”

懂得照顾孩子感受的父母,道理会直达孩子内心深处。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真正成熟的父母,不会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02

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时,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回应

不少父母刀子嘴,豆腐心。面对孩子的不好行为,说出的话语如同伤人的利器,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亲子沟通密码》一书指出:当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时,父母不妨用积极的语言,正面引导他。

有时候,父母换一种表达方式,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例如:

将“我讨厌你顶嘴”,改成“我喜欢你冷静地告诉我,你的想法”

将“这么大还不会收拾书包吗”,改成“你已经长大了,我相信你可以收拾好书包”。

将“你怎么这么笨”,改成“多思考一步,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03

面对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勇敢尝试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成长过程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星球大战》大热时,扎克伯格迷上了科幻电影,他对父亲说:“我能拍电影吗?”

父亲高兴的回应他:“那我们试试吧。”

父亲花重金为扎克伯格买来手持摄像机。机器很重,父亲挤出工作时间,主动帮他扛起机器,和儿子合作拍摄了扎克伯格人生第一部影片。

扎克伯格10岁那年,突然告诉爸爸,自己对编程很感兴趣,想学习编程。那时互联网刚刚兴起,10岁孩子学编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面对扎克伯格新奇的想法,父母再次积极回应:“我们试试吧”。

在这位父亲的教育理念里,只要孩子感兴趣,愿意尝试的事情,他都可以支持,不做任何阻拦。

后来扎克伯格考上哈佛大学,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用编程创建了一个社交软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帝国,也就是著名的Facebook。

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更容易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更愿意去探索,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那些学习上瘾的孩子,都是父母“宠”出来的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