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访者向我述说:
“王老师,我太痛苦了。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实在太糟糕了。”
她一边说,一边哭。
昨天晚上,她和女儿、老公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
晚饭后,老公在卧室加班,她在客厅玩手机,女儿则在自己房间听故事。
不一会儿,女儿嚷嚷说故事机坏了,听不了了。
她离女儿最近,第一时间听到了,但假装没有听到,继续玩手机。
随后女儿又喊了几遍,实在不能装听不见了。
她慢腾腾地站起来,走进女儿房间,发现故事机没坏,是女儿不会操作。
她立刻怒火攻心:
教你多少遍了,总是记不住。你就是不用心,难怪什么都做不好,学习成绩也不好。你但凡用点心,也不至于排到班里三十几名。
女儿委屈地哭起来。她更生气了:
哭哭哭,你就知道哭。你要有这羞耻心,就应该用点心,好好学习,不要什么都找我,什么都依靠我。
她老公被惊动了,赶紧出来安抚女儿,同时劝她声音小一点,别吓着孩子。
她的火力一下子朝向老公:
你早干嘛去了?孩子都扔给我,家里啥都不管,这会儿你倒跳出来当老好人了。
老公说:我怎么不管了?我还不是为了工作,为了这个家吗。
夫妻俩争吵起来,差点动手,还提了离婚。
说完,她问我:您说我该怎么办?
我说:如果这件事重来一遍,还能有什么选择。
她想了想: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如果重来一遍,女儿故事机坏了,我可以直接过去帮她解决,也许就不会有后面(争吵)的事了。
我说:嗯嗯。你不想马上满足她。
她说:您点醒我了。我确实不想马上去帮她。很多时候她叫我,我都假装听不到。
实在躲不过去了,我就会冲她发火,各种指责埋怨。您说,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笑了:这也是我好奇的地方。
后来她觉察到,其实不光是孩子,不管谁向她提要求,她都会很生气。
在心里呐喊:凭什么,你们凭什么向我提要求。我有要求的时候,谁又满足我了?
是否有人像她那样,因为不想及时满足孩子,导致几分钟能够解决的事情,偏偏要花上几个小时折腾。
这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殃及池鱼,伤害了家人的感情。
不想满足孩子的父母,内心通常住了一个不曾被满足过的小孩。
所以当孩子向父母提要求的时候,父母内在那个不被满足的小孩子就会被触碰到,会生气,甚至愤怒:
你凭什么要求我,我凭什么满足你?
只有成长中被满足过的人,才能去满足孩子或他人。
上周我逛超市,遇到邻居老太太。
她正推着购物车,小车上塞得满满当当,我知道她家就她和老伴俩人,问她为啥买这么多东西。
她说:有我们自己的,还有给孩子买的。孩子们工作忙,我上超市就帮他们都买上,省得他们操心了。
我说:您这个妈妈真好,处处替孩子着想。
老太太笑着说:还不光这个呢。我跟老伴的积蓄和退休金,也都给孩子们花。
我更惊讶了:你们不为自己养老攒钱吗?
老太太说:
我们身体好,又有医保,钱根本花不完。我们寻思着,这钱以后反正都是孩子们的,不如早一点拿出来给他们用。
孩子们正是用钱的时候,要买房买车养孩子,压力太大了。
我们当爹妈的,在经济上帮帮他们,比死了以后再给他们强。
我在心里赞叹:好智慧的父母,好幸福的孩子。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一位来访者,他在继承了父母的遗产后,一点也不开心,甚至有些悲伤、愤怒。
他被自己的反应惊到了,因此来做咨询。
我们就他的感受展开了探讨,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吃够了没钱的苦头。
在他从小到大的记忆里,父母总是在哭穷。
在他有各种正当需要的时候,父母永远不会及时满足他,总要找各种理由撒谎、拖延。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
学校让交校服钱,他回家跟父母要钱,父母暴跳如雷,先是大骂学校,说校服太贵,然后跟他说咱家没钱。
于是他成了班里惟一一个没交校服钱的学生,班主任天天找他谈话。
这令他非常羞耻,不肯去上学了,父母这才骂骂咧咧把钱交了,同时还告诉他,校服钱是跟亲戚家借的。
等他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家的经济条件,其实远比一般人的家庭好。
而且除了他后知后觉,亲戚朋友们早就知道,他父母是出了名的抠门专家、攒钱能手。
他回忆起来,在他人生很多需要用钱的关键时刻,父母都拒绝了他。
他曾经为了买自己喜欢的电脑,动过卖血的念头,最后是姥姥悄悄把钱给了他。
他的愤怒、悲伤完全可以理解。
一个从小穷惯了的孩子,突然获悉父母原来有这么多钱,自己要继承这么多财产,心理上的冲击实在太大了。
他说:
我爱人还挺感动的,但我一点都不感动,我甚至恨他们。
为什么在我最需要用钱的时候,他们不愿意给我,让我承受了那么多痛苦和屈辱……
现在给我太晚了,我已经人到中年,该有的都有了。
我还有一个可怕的念头,我认为他们并不爱我,只是因为他们死了,这些钱才不得不留给我。
如果他们还活着,他们还是不会给我的。
他说得有道理。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省吃俭用,克扣自己,也克扣孩子。
他们不愿为孩子花钱,不肯给孩子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偏偏还喜欢在语言上忽悠孩子:
我们都是为你好、等我们死了,钱和房子都是你的……
弄得孩子又委屈又愧疚,觉得自己的需要和欲望都是错的,是罪恶的。
孩子甚至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是家庭的麻烦和负担。
等这些孩子长大了,有能力挣钱、独立生活了,他们通常会远离父母,且对父母心怀怨恨。
在这一点上,我特别赞同一个观点:聪明的父母,跟孩子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闭嘴、给钱。
经常有一些中老年父母来做咨询,哭诉孩子冷漠,跟自己不亲,不孝顺自己。
他们不知道,其实痛苦的根源就在自己身上。
父母不爱自己,对自己都无比苛刻,怎么可能真的去爱孩子,去为孩子付出呢?
就算父母假装很爱孩子,或者在语言上PUA孩子,在道德上绑架孩子,孩子也很难相信自己是真正被爱的。
不被爱的孩子,不可能真的爱父母,爱他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理解这些父母的做法。不愿满足孩子,通常来自父母的内在创伤与匮乏。
尤其如果从家族系统往前追溯,父母在他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往往被亏欠得更多,甚至遭受过严重的虐待、欺辱。
父母缺乏爱的能力,就给不出真正的爱。
当然,父母过去没有这个能力,不代表现在、以后没有。
父母若想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其实很简单。
父母首先要善待自己,对自己好一点。
其次,在亲子关系中,父母边界清晰,不控制孩子,不搞情感、道德绑架。
此外,父母接受孩子可以提要求这件事,不急于评判。
父母应该先倾听孩子的理由,了解其要求背后的心理动机,再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总之,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父母可以拒绝(满足孩子合理正当需要的前提下),也可以直接用行动(花钱)表达。
这样的父母,孩子想不爱你都难。